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017-08-30 18:39:57)
标签:

转轮藏

五方阁建筑群

云会寺

善现寺

花承阁

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颐和园的寺庙(二)


 
转轮藏
 
       转轮藏建筑群位于佛香阁东南高台,布局紧凑而又富有层次。南面围墙开有一座棂星门,从棂星门进入,登石阶上平台。转轮藏是颐和园中现存为数不多的乾隆建筑,在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大火中得以幸存,但建筑内的佛像供器都被英法侵略者抢掠一空。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重修,把残破的建筑外表进行了油饰见新。光绪二十八年(1902)再一次修理,将佛楼内的陈设恢复到清漪园时期的水平。1994年再次维修。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从排云殿上山后东望转轮藏 (不开放只得远处拍摄)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从南湖岛远观转轮藏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转轮藏屋脊装饰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进入转轮藏的高台阶及牌楼门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平台中部是一座巨大的青石须弥座,座高2米,上面坐落着“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石碑通高9.87米。碑座为六层束腰式,腰身浮雕佛像,四周雕龙纹;碑帽雕卷草龙纹,正中宝顶,造型雄伟,雕刻精美。建于乾隆十六年。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石碑南面正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背面为记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刻乾隆御制诗共九首,皆为乾隆御笔。


 

 

 

五方阁建筑群

 

       五方阁建筑群位于佛香阁西南,与转轮藏对称,乾隆时期始建。以宝云阁铜殿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围合成方形院落。五方源自佛家语“五方色”: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聚五方之色,寓意天下归心,四海升平。正殿五方阁坐落在11.26米的高台之上,阁下石壁上刻有莲花边框,是当年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两侧有三间迭落式走廊与高台中的暗道相连。主、配殿皆为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院内四角,各有一座重檐方亭,有24间回廊连通各个殿堂。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从南湖岛北望五方阁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由图可见五方阁的五个“阁”(四个亭式建筑及最高处殿宇)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从万寿山西望五方阁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由此门进入五方阁,图中高处为五方阁东北角的一个“阁”。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进门后登上台阶左侧是大理石影壁,画匠巧妙地利用大理石天然纹理和色彩镶嵌而成,极其精美。由于年代久远,画迹无存,如今只能看到石质的天然纹理。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影壁北面是一个高大的石牌坊,雕饰华丽,前后均有额,南面题:“暮霭朝岚常自写”,横联“山色因心远,泉声入目凉”;北面题:“侧峰横岭尽来参”,横联“川岩独钟秀,天地不言工”;两面各有楹联两幅,均为乾隆御笔,词句全部选自乾隆御制诗。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从牌坊北面的高台阶进入五方阁高处的院落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五方阁院落一角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五方阁正殿在院落北侧高台上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宝云阁铜殿位于院落中央,是五方阁的核心建筑。宝云阁又名“铜亭”,是一座全铜铸就的仿木结构宝殿,用铜207吨,重 41万多斤。其铸造艺术世界罕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代,每逢初一、十五,喇嘛们为帝后祈福求寿,都在这里念经。西藏喇嘛到达北京,也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行参拜仪式。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宝云阁通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顶。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铜亭四面有菱花扇,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宝云阁铜制九龙斗匾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宝云阁南面门楣铜制“大光明藏”匾额,为乾隆御笔题写。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1860年英法联军将宝云阁内部陈设劫掠一空。1900年八国联军将铜门窗盗运到海外,只剩一张铜供桌,重约2吨,又差一点被日本强盗掠走。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出资,将十扇铜窗购回并捐赠给我国。1996年法国送还铜窗一扇。颐和园又费尽心力将其他门窗补齐,才使精美的铜亭得以恢复完整的面貌。

 

 

 

 

云会寺

 

       云会寺位于四大部洲西面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组佛教建筑。整个建筑矗立在自然形成辅以人工堆叠的陡峭山石上,山门坐北朝南,正脊歇山绿色琉璃瓦顶。正殿香海真源坐南朝北,是一座四角攒尖重檐亭式殿。寺院周围有红色院墙,墙东为圆门,西为长方形门。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正殿香海真源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香海真源两侧的山石上各有一座六角形小亭殿,坐北朝南,八脊重檐攒尖绿琉璃瓦圆宝顶。(图为东亭)

 


位于香海真源西侧的亭子

 

 

 

善现寺

 

       善现寺建于乾隆年间意指佛国之城。山门围墙和云会寺基本一致。寺内原有三组建筑,高台上的三摩普印主殿,现在只留遗址和神台。山门左右各有二层的配楼,现仅存东配楼。善现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清漪园时,寺中佛像法器众多,仅三摩普印大殿内供奉的嚓嚓佛就有3556尊。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现仅存东配楼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花承阁

 

       花承阁始建于乾隆年间,清漪园时期是由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花承阁整体建筑于1860年被毁。仅存多宝琉璃塔。

       多宝琉璃塔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多宝琉璃塔每层塔檐的颜色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紫色;第四层为青色;第五层为蓝色;第六层为青色;最顶上一层为金黄色,在塔檐的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铃。在塔顶上置有宝座,四周悬有一圈铜铃。整座塔刹均是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镀金。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塔身上的佛像,均为金黄色琉璃砖镶砌,佛龛中佛像的背后为绿色。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塔的四周砌有红色围墙,院门朝北,门口立一座木结构琉璃瓦顶的牌坊。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乾隆皇帝将此塔命名为“多宝佛塔”。亲笔撰写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并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多宝琉璃塔前。

  

 

 

耶律楚材祠

 

       位于昆明湖东岸,建于元代,现仅存墓穴及殿房三间。庭院中竖有一尊翁仲(石人)及清代乾隆御碑一座。耶律楚村(1190一1244),为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大臣,元朝开国元勋,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公元1224年死,按生前要求葬于瓮山泊畔。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为办公区域不开放,在门口处拍摄。

 

 

 

 

广润灵雨祠

 

       俗称龙王庙,位于北京颐和园内昆明湖景区,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慈禧由水路入园,在祠前码头下船。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广润灵雨祠北牌楼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广润灵雨祠东牌楼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广润灵雨祠西牌楼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寺门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祠后的云香阁

 

 

 

 

五圣祠

 

       五圣祠在颐和园昆明湖西侧小岛上。调门临水而设,内有前后两殿,前殿有两配殿。正殿内原祀山神、土地、花神、药王、龙王五圣。现在神像已毁。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从昆明湖西岸看五圣祠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妙觉寺

 

       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花神庙

 

       颐和园里有座花神庙,座落在苏州街北侧的小山上,妙觉寺的东侧,是目前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专供花神的庙宇,也是颐和园内最小的一座寺庙,只有一间房子,可谓袖珍小庙。此庙建于光绪十四年,是慈禧重修建颐和园时添建的庙宇。寺庙座东面西,供奉花神、土地和山神,1900年寺庙遭到八国联军破坏,1990年复建,重塑造神像。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蚕神庙

 

       位于颐和园西北部.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漪园时,每年农历九月织染局在此庙祭祈蚕神.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2003年重建。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附记

 

       除以上专用的寺庙建筑外,在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城关,上面阁楼内供奉着文圣——文昌帝君铜铸像;在颐和园后溪河西部南岸的宿云檐城关,上面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内供奉武圣——关帝像。在皇家园林内形成了传统的“东文西武”文武双全、文武辅弼的格局。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文昌阁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239、海淀区的寺庙(二四)
宿云檐城关


目录

序号

     

单发

碧云寺、大觉寺、万寿寺、十方普觉寺、真觉寺、觉生寺

白家疃村(五圣神祠、怡贤亲王祠)、北坞村(关帝庙、金山寺)

韩家川(东庙、西庙)、北下关(娘娘庙、广通寺)

金山陵园(法海寺、晏公祠)、蓝靛厂(广仁宫、立马关帝庙

冷泉村(福泉寺、关帝庙)、梁家园村(观音寺、五道庙)

马甸(黑寺、马家祠堂)、青龙桥东街(慈恩寺、隐修庵

万寿寺路(龙王庙、延庆寺)、玉泉山(妙高寺、香岩寺)

周家巷(关帝庙、娘娘庙)、紫竹院公园(紫竹禅林、双林寺遗址

北安河(北庙、玉皇庙、双关帝庙)

北京大学(恩慕寺、恩佑寺、慈济寺

车耳营(吕祖洞、三清洞、关帝庙

十一

上庄(东岳庙、龙王圣母庙、关帝庙

十二

大觉寺(胜果寺遗址、莲花寺、西竺寺重修碑、普照寺、西观音庵

十三

慈寿寺遗址、大慧寺、梅所屯大庙、定慧寺

十四

法华寺、福胜寺遗址、北辛村关帝庙、功德寺遗址

十五

大牛坊关帝庙、恩济庄关帝庙、巨山村关帝庙、南安河关帝庙

十六

南辛庄关帝庙、管家岭关帝庙、田村关帝庙、西北旺关帝庙

十七

辛庄关帝庙、镶黄旗关帝庙、承泽园观音庵、聂各庄观音禅林

十八

燕园街道火神庙、大有庄极乐寺、紫瑞嘉园极乐寺、静福寺遗址

十九

黑龙潭龙王庙、鲁班庙、妙云寺、摩诃庵

二十

北京植物园(广慧庵、龙王庙、隆教寺遗址、广泉寺界碑

二一

鹫峰公园(朝阳观音洞、秀峰寺、金仙庵、响塘庙、消债寺)

二二

凤凰岭公园(旮旯庵遗址、朝阳洞、三佛洞、上方寺遗址、瑞云庵明照洞、玄元洞、妙觉禅寺遗址、龙泉寺)

二三

颐和园(须弥灵境、智慧海、佛香阁)

二四

颐和园(转轮藏、五方阁、云会寺、广润灵雨祠、善现寺、花承阁、耶律楚材祠、五圣祠、花神庙、蚕神庙)

二五

香山公园(昭庙、洪光寺、龙王庙、玉华寺)

二六

香山公园(香山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