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2018-05-17 08:57:07)
标签:

鲁迅家族旧居

程砚秋故居

朱彝尊故居

梁启超旧居

杂谈

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鲁迅家族旧居

       鲁迅家族旧居现处于北京35中学校园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19年的周氏兄弟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他们买下了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的大房子,以安置绍兴过来的鲁老夫人及朱安,还有周作人一家,周建人一家。当时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已经育有几个小孩,买下单家独院这么大的一座房子,鲁迅说原因之一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嬉戏的场地。
       2018年10月35中学利用鲁迅家族旧居建立了鲁迅纪念馆。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故居院墙外说明牌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鲁迅家族旧居现处于北京35中学校园内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院门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门后照壁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照壁后身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二进院门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二道门的倒座房及三道门围成一个小院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与二道门连成一排的倒座房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三进院围墙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三进院院门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正房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正房后身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三进院西厢房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三进院东厢房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四进院后排房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住宅内各房间已成为鲁迅纪念馆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四进院西侧还有一个西跨院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小院作为李大钊纪念馆使用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八道湾胡同11号院西门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程砚秋故居

       程砚秋故居位于西四北三条39号,1938——1958年程砚秋在此居住。故居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共两进院落。大门南向,门两侧各有一方形门礅。进大门,迎面有一影壁。前院有北房四间,为会客厅和书房,名“御霜书斋”。后院有北房三间,东里间为程氏夫妇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状。东西厢房各三间,周围有抄手廊相接。
       程砚秋(1904—1958),原名艳秋,满族,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自幼家贫卖身学艺,初习武生,后改习青衣,根据京剧传统艺术并经王瑶卿先生指点和自身的嗓音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世称“程派”。抗日时期,他罢演舞台,在京郊务农,同时创办功德中学,培养农家子弟。1949年后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84年,程砚秋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他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6岁拜荣蝶仙为师,习武功和武生;后改从陈桐云习花旦,继而又从陈啸云攻青衣。11岁开始登台,12岁正式参加营业演出。由于拜多家名师,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声誉日隆。其后,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广泛的艺术流派,人称“程派”,并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北京市文保牌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朱彝尊故居

       朱彝尊故居位于海柏胡同16号,原广东顺德会馆,是朱彝尊清康熙二十三年后在北京的住所。朱彝尊在北京住过几个地方,这里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由于他曾任起居注官职,接触了解大量的宫廷史料,因此撰写刻印了《日下旧闻》一书,此外,还著有《曝书亭集》等书籍,为北京留下了珍贵的地方文献。故居中原有两株古藤和曝书亭一座,现已无存。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北京市文保牌
               
       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学者、词人。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参加博学鸿词科殿试,入选,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后曾出典江南省试。康熙二十年任日讲起居注官,入值南书房,赐第黄瓦门(今地安门大街黄化门街),成为皇帝的近臣,有机会大量披览宫廷秘籍。康熙二十三年编纂《瀛洲道古录》,因私带小吏入内廷抄录《四方经》,遭到弹劾,受降职处分,离开内廷,迁居宣武门外海波寺街。他的《日下旧闻》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王士祯等许多文人墨客常来此访聚。康熙二十九年官复原职,两年后乞假归乡。朱彝尊通经史,擅作文,精考据,词尤佳,与姜宸英、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他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顾贞观、陈维崧并称“清代词家三绝”,所作词现存500多首。著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编有《词综》、《明诗综》等,但其“布衣”时所著述的《日下旧闻》影响最大,被视为第一部北京地方志。而海柏胡同正是他潜心撰写该书的地方。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朱彝尊居住在南屋,因屋前植有两株青藤,名“古藤书屋”。屋前有亭,名曝书亭。朱彝尊迁出后,由顺德籍在京官员集资购买,改为顺德会馆。后馆舍拓展,占地南北长56米,东西宽48米。朱彝尊的书房是南屋,名叫“古藤书屋”,其窗前有一架古藤为朱公亲手所植,其藤枝干苍劲,紫花垂窗,朱公有诗云“爽开寻丈地,藤花紫满檐”。古藤书屋里,曾藏书万卷,这里也是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常来之所。当时的名士如王渔洋(士祯)、查慎性、孔尚任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故居建筑现大部份都已拆除,仅余院门和方亭。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方亭



 
梁启超旧居
 
 
       梁启超旧居位于粉房琉璃街,此处原为新会会馆。据北京旅游局白鹤群先生《粉房琉璃街新会会馆》文中记载,“新会会馆东西长53米,南北宽40米,会馆大门朝东,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个小院组成,有50间房子,其中瓦房47间,灰房三间,是宣武门文物保护单位。”
  梁启超“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期间,就居住在中院的三间北房里。不过这院子里的房子几乎全翻盖过,除了地基是老的其他全是新的。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西城区文保牌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330、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四)

目录:

 

            

单发

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北京鲁迅故居、梅兰芳故居、纪晓岚故居、李大钊故居

齐白石故居、冯公度故居、马连良故居、康有为故居

继禄家宅、 庄士敦故居、张之洞故居、蔡锷故居

 陈垣故居、溥杰故居、张自忠故居、傅增湘旧居

程砚秋故居、鲁迅家族旧居、朱彝尊故居、梁启超旧居

尚小云故居、余叔岩故居、 林白水故居、荀慧生故居

秦良玉屯兵处、施愚山故居、萧长华故居、梁诗正旧居

王士祯故居、谭鑫培故居、王瑶卿故居、梅兰芳祖居

沈家本故居、龚自珍故居、谭嗣同故居、李万春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