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西城区的教堂(一)

标签:
基督教缸瓦市教堂若瑟会修女院旧址天主教公教进行会旧址杂谈 |
基督教缸瓦市教堂
缸瓦市教堂旧貌
若瑟会修女院旧址




天主教公教进行会
天主教公教进行会位于西安门大街101号。它是一座罗马式建筑,三层楼坐北朝南,底层和第二层的布局、结构相同,均东西向面阔三间,南北向进深五间。中央一间宽约三米五,西侧每间宽约三米,各间的高和进深均约三米。第三层为顶屋,仅在正面中央有一间,其东、西两侧在二楼顶各有一小阳台;其北侧连一敞厅。全楼正面呈“凸”字形。东、西两阳台的南侧前沿以及东侧和西侧的外沿,均装有约一米高的红漆大栏杆,二楼顶的其余边缘则建十字花墙。
有张文荣者,聪敏好学,多次参加外国人的建筑工程,对西式建筑的风格、结构、式样等很感兴趣。辄悉心学习之。《辛丑条约》签订后,决定重修北堂,张氏遂参加此项工程,其技艺更加精进,他本人亦加入了天主教。之后有些积蓄,遂自己开设一营造厂,专门承包西式建筑工程。
张氏于清末在西安门内北侧,西什库南口至西安门城楼中间购地一块,建成此楼。早年曾有人租赁此楼开设医院,后因经营不善遂关闭。当时西什库天主堂有三位中国负责人:邓维平,魏匹志和张文荣。张氏系其中之一,遂将此楼以三位中国负责人的名义,联名捐献给西什库天主堂,供教会使用。此楼与西什库天主堂相距甚近,遂将天主教的传教机构——公教进行会设在此楼,算作北堂的一个附属机构,楼顶竖立十字架,即表明此系教会驻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主教会曾在此楼设立英语补习学校。直至1949年北平解放,教会房产收归国有,公教进行会这一机构亦不复存在,此楼遂由房管部门派作它用。此楼迄今虽已有百年历史,但目前仍很坚固。
此楼底层正面三间各辟一拱券形对开大门,木质大门上部嵌玻璃,门楣上方为五瓣花组成的半圆形玻璃窗。门的拱券上方饰以缠枝花卉图案砖雕。底层北面正中亦有一门可通后院,院内有北房三间覆以合瓦,系此楼的附属建筑。第二层正面三间,每间各开一巨型拱券状玻璃窗,其面积约占南墙面积的一半以上,惟拱券的弧度较小。中央窗户的拱券上方有卷曲花卉图案砖雕,而两侧窗的上方砖雕,则为花穗结成的下垂状花环图案。二层楼北侧亦开窗户。第三层仅有中央一间,其正面开三个落地式玻璃窗,与屋等高。窗的下部为装饰性的红漆木栏杆,上部则为玻璃窗,且有丰圆形拱券顶。
此楼左右对称,虽与中国建筑的传统习惯相似,但与中国建筑风格亦有明显差异。中国建筑其面阔总要超过进深,以保证室内有足够的采光度。而此楼则进深远大于面阔,于是采用东西两侧开巨窗,且二、三楼南侧亦开拱形巨窗,来保证楼内的采光度。此举完全系罗马式建筑风格,不仅使得楼的造型玲珑剔透,更显示出设计者的别具匠心。楼的门窗均采用拱券式样,楼正面的装饰图案不仅有砖雕,且有水泥雕塑,与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截然不同。楼的外形与宣武门天主堂(俗称南堂)相似,均属于罗马式建筑风格。这类建筑解放前在北京就不多,而在清末的皇城之内尤为罕见。
后一篇:381、西城区的教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