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018-01-22 12:13:02)
标签:

净海寺

观音寺

海潮庵

崇圣寺

杂谈

西城区的寺庙(八)


海潮庵
 
       海潮庵位于银锭桥胡同9号。银锭桥胡同原称海潮庵,以庵称。后改今名,海潮庵反而不彰。据《宸垣识略》载:“海潮观音寺在银锭桥南湾”。海潮庵又称“古刹海潮观音禅林”、“海潮观音寺”、“观音寺” 观音庵”,传说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重修。山门朝东,面向前海。庵中有前后两个院落并有跨院相连,殿房共四十一间。当年庙内有铜像六尊,泥像三十尊,铁磬二个,木鱼一个,铁香炉一个,锡烛扦一堂,金刚经一部。铁磬上铸有“大明正德十一年十二月立”,铁炉上铸有“嘉庆三年四月海潮庵”字样。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西城区文保牌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明崇祯年间海潮庵的部分房产变成英国公新园。据说明永乐年间在征服安南的战争中明军大胜,统帅张楠因功绩显著,被封为英国公,世代承袭。到了崇祯癸酉(1633年)间,这英国公世袭到张维贤身上。这年隆冬季节,英国公乘着冰床到什刹海游玩。过了银锭桥,看见观音庵位置极佳,惊诧不已,连忙让跟班到庵中商议,买下观音庵一半的地产,搭建起亭阁、雅轩、平台,再栽上些花草树木……建成英国公新园。有文字记载:园子“东过而春夏烟绿,秋冬云黄者,稻田也。北过烟树,亿万家甍,烟缕上面白云横。西接西山,层层弯弯,晓青暮紫,近如可攀。”
       到了清初,随着改朝换代,这海潮庵和英国公新园逐渐荒废,又经过若干变化,最后沦为居民院落,到现在仅剩下正殿三间。银锭桥9号东南两侧,本以直接能看见海子的河沿让后搭建的房屋所包围住,连海子的阵阵涛声似乎也化为昨日遗梦。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崇圣寺
 
       崇圣寺位于西皇城根北街45号。为紧邻皇城的一座小型寺院,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寺坐西朝东,原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中殿三间及南北配殿各三间,南北配庑各四间;后殿三间带左右朵殿各二间,南北配殿各三间。现基本保持原建格局。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西城区文保牌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西城区文保牌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与大多数寺院不同,崇圣寺整体坐西朝东。除建寺时受方位条件(西安门大街东端路南拐角处)与其他客观因素制约外,这种朝向特点或与我国历史上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在建筑格局上喜尚东向的"朝日"风俗有关,这一点也见于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什刹海寺。结合《析津志辑佚》等记载推测,崇圣寺存在元代始建、明代续建、清代重修的可能性。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目前交通队拆改北偏殿,开了一个大门。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从建筑规模与主奉神祇来看,崇圣寺为一座中小型的"道庙",由最初崇道而后逐渐奉佛。这类寺庙也称为宫或观,释道混同的特征明显,虽然也会将弥陀、观音作为本尊祭祀,但主奉神祇为玉皇大帝、关圣帝君,有时会为玉皇配列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奉祀,为关帝配列龙王、火神、马王、牛王、财神、药王、神农、狐仙等奉祀。这些特点从崇圣寺内曾保存相当数量的佛像以及各类法器、礼器、经文的档案记载中已经得到印证。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进入大门后回看北偏殿
   
       从资料可见,崇圣寺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有专人管理寺务,香火保持时间很长,但从20世纪30年代房屋外租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外部社会不断介入寺内生活及寺院日渐衰败的端倪。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崇圣寺介于西安门与西四牌楼之间,除方位耐人寻味,寺址也值得探讨。首先,在皇城西侧建寺应有崇奉神明护城佑民的初衷。其次,寺墙紧贴断魂桥,影壁与桥东位于同一垂直线,山门与桥心位于同一垂直线,桥西正对西四牌楼(西市)。西四牌楼在明代时为罪犯斩首的刑场,崇圣寺正位于出西安门北去刑场的必经之路上,断魂桥应为进入刑场的一个信号标志。而在桥下建造一座崇奉关帝的寺庙很可能是出于震慑、阻挡亡魂东入皇城的用意。清朝定都北京后,八旗分驻内城,崇圣寺所在地区为正红旗三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刑场移至宣武门外菜市口,断魂桥显然已无"镇魂"之用,成为一座普通路桥,但崇圣寺却一直保留下来。时过境迁,如今这一地区内的断魂桥、西安门、崇庆寺等古迹已湮灭于历史,唯独崇圣寺得以幸存至今,它不仅是皇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重要遗存,也是北京内城历史发展的一处宝贵实物见证。
 




 净海寺
 
        净海寺位于大金丝胡同甲33号。净海寺原名槐宝庵,明天启时建,“后为清初达天和尚挂锡之处。内有古槐一株,其干南倾而枝北向,树心已空,叶犹茂盛,其势蜿蜒,宛如龙蟠。上系铁链如绠,询诸土入云,因达天参修时,此树尝为人祟,故制巨链以制之”(《燕京访古灵》)。
       1965年前寺址系槐宝庵胡同5号。现在为大金丝胡同35号和甲33号院。据西城区文委编辑的《北京西城文物史迹》载:“探海寺位于大金丝胡同33号。占地面积东面1·3丈,西面13丈,北面5·6丈,南面3·7丈。寺坐北朝南。山门东向,横额上书‘槐宝探海寺’。殿三间,额上‘三观清梵’,署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吉日弟子池八稳书。观音殿三间及东西配殿个三间。共殿房17间。供奉泥像11尊。现前殿已拆建新房。现为民居。寺内有槐树一棵,树上曾有人安铁链一根,今已不得见”。
       35号院由前殿、山门和前院组成。有4间建筑物。前殿又称天王殿,供奉着护法天神,匾额“三观清梵”。殿内东西两侧为供奉神像之地,中间为通道,用于走路。在前殿东侧有条通道与后院相连。甲33号院为正殿、西耳房、东西配殿及院子组成。共有建筑物10间。正殿即“观音殿”,供奉着观音大士神像。匾额为“无尽灯”。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西城区文保牌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东明胡同(原观音寺胡同)16号。《什刹海志》对该寺的介绍:“寺始建年代不详。寺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今除山门外尚保持原建筑格局。今为民居。”
       1928年、1936年北平市社会局分别对寺庙进行普查,1928年的记录为:“坐落德胜门内观音寺胡同二十号,建立年代失考,属募建,房屋十五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除供佛外均出租。庙内法物有前殿三菩萨木像三尊,后殿观音木像一尊,大便长者,祗陀太子泥像两尊,供桌两张,木香炉两个,铁钟一口”。
       1936年的记录材料为:“坐落德胜门内观音寺胡同二十号,建于明万历年,募建于前,私建于后。使用状况:供佛及寄宿僧人外,余房出租。庙内法物有供桌两张,瓷香炉一个,铁钟一口,铁磬两口,铁香炉一个,木质像六尊,铜质像两尊,泥质像十尊”。
       综上所述可知:观音寺距今有400年历史。房屋十五间,化缘所建。供佛情况为:前殿供有菩萨神像三座;后殿供观音菩萨,另有两尊护法神像。观音寺殿宇早已经部分出租。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西城区文保牌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291、西城区的寺庙(八)
       目前观音寺保留着前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的建筑,2007年房管部门对前殿、后殿屋顶进行修缮,添置了吻兽。院内盖满了各种形式的房子,很难透过遮挡物看清现有的面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