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清真寺
四王府清真寺
四王府清真寺位于北京植物园东侧的四王府村,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
据现存民国“重修平西四王府清真寺并置义地碑”记载:该寺“系乾隆年间后门桥马乡老同本郡乡老所创建,距今二百余年。”据记载:北京什刹海清真寺系忠恕堂马氏始祖马良公所创,马氏世代伊玛目,所以四王府清真寺与忠恕堂马氏世代有缘,碑记记载民国初年由马氏后人马仲候、马少辰、马玉亭(笔者祖父)与城内各地乡老捐款重修。该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3180000162
四王府清真寺清香山街道
大门
大殿
进入大殿头道门后在殿的抱廊里可见南侧石碑,字迹清晰可读。
此碑即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平西四王府并置义地碑》

清真寺南房
清真寺北殿房
清河清真寺位于京藏高速西侧,清河北岸的清河二街。据资料载,清河清真寺最早修建在原清河大桥南端。因桥南低洼积水,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迁建桥北。文革期间清真寺被迫关闭。直至文革结束、清真寺得到了恢复,恢复后的清真寺只剩下了房产部分。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43180000070
清河清真寺清清河街道
清河清真寺简介
2014年随清河地区拆迁改造,清真寺在原址西移重建,现清真寺由寺院(东南)、出租房(西)和仓库(北)等三个主体组成。寺院建筑典雅、清新、错落有致,环境宁静、肃穆;有大门、二门、大殿、重檐六角望月亭、水房子和南北讲堂等,均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经过前辈们的辛苦努力的维护和多次维修,现寺院还保持着北京传统的四合院风格。

全景

露出围墙的礼拜大殿



邦克楼

大门


二门为垂花门造型


进入垂花门后是主寺院,建筑模式为中国宫殿建筑风格。

汉白玉台面是三间的抱厦,高大的五间开脸的礼拜殿进深三大间,坐西朝东建在高台上。

大殿内景

庭院南北是二层楼殿

从礼拜大殿回望垂花门


抱厦南、北建有彩廊


2012年笔者寻访时旧照
树村清真寺
安河桥清真寺
安河桥清真寺位于香山路上的青龙桥公交站附近。安河桥清真寺是北京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明末,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安河桥清真寺总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水泥仿古型。
清初时值康熙皇帝兴建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际,居本坊的穆斯林借此盛世,对旧寺进行了扩建。原安河桥清真寺总占地面积六亩,约4000余平方米,是一个三进院的建筑格局,院内东南角是一栋独立的女水房,北边是节日聚餐用的粥棚;二进院内,南边是男水房,北边是埋台房,三进院内是对称的南北讲堂,最西面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礼拜殿,大殿南北各有一小跨院儿,北跨院为当时的穆斯林小学。
1965年因疏通开挖京密引水渠,清真寺被第二次拆迁,搬至有六间房的临时寺院,只是相当于原清真寺的一个小小角落。2002年安河桥清真寺又一次拆迁,政府斥巨资将清真寺从安河桥村迁至青龙桥村。
礼拜殿别具匠心独具特色,是一座四层的八角楼亭,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20平米,风格之新颖在北京清真寺建筑史上尤为罕见。

前柱联:清妙万能统宇宙独一无二
真原造化度乾坤大能莫侧
内柱联:化心化能长化化有限有本
生天生地更生生无尺无休
礼拜殿额匾
现安河桥清真寺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风格属水泥仿古型。整体风格与皇家园林颐和园遥相呼应,反映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艺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