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的清真寺:花市清真寺
花市清真寺是北京地区著名清真寺之一,位于西花市大街30号。花市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多次维修扩建,始成现在规模。花市清真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整体风格为清式建筑。花市清真寺是北京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

原崇文区文保牌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蔡元培等人常在此议事,支持孙中山“五族共和,振兴中华”,反对袁世凯复辟。1912年7月7日,中国回教俱进会在该寺成立。原崇文区伊斯兰教协会设于该寺。
进门后迎面是一座方形碑亭,原置雍正七年(1729年)赐该寺御碑。

2014年立花市清真寺建寺600周年纪念碑
该寺最大建筑是礼拜大殿,坐西朝东,大殿前有敞厅3间,殿面阔3间,进深4间,总面积500多平方米。
大殿前廊的南北墙上刻有阿拉伯经文,组成巨大的圆形图案。大殿宽约5间,进深约10间,南北各有一排耳房。进入大殿内,有八角亭用于采光,光照充足明亮。在它的下面是宣讲台,一年一度的开斋节都要由有名望的阿訇登台朗诵经文,大殿两旁各有5个小型拱门,可供单人礼拜。
大殿内雕梁画栋,彩漆鲜艳,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现存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裕亲王所书“清真”木匾,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真一无二”牌匾,分别悬于大殿敞厅两侧墙壁。
院南、北、东三面有讲堂,男、女沐浴室,教长室,库房等。
花市清真寺大殿前三间有两柁,据寺里的人讲:它是用极其珍贵的恐雀木制成,木头材质很重,能发出一种幽香,可以阻挡一切飞虫鸟类进入殿内。由此,数百年间没有鸟在殿里筑巢。这两柁被用铁箍箍上,寺里的人对此进行了特殊的解释:当时,乾隆皇帝听说了该寺恐雀木的珍贵情形,想借重修寺庙的机会,换做其他木料,用以修建宫内建筑。寺中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找来工匠将铁箍围钉在两柁的前、后、中三个部位,表示此木头并非完好的木料。后来,有宫中大臣被派来与寺中执事商谈此事,并把这种残旧不堪的现状,回奏给皇帝,使得乾隆帝放弃了取恐雀木的想法。在我们现有的古建中,使用恐雀木为木料的已经寥寥无几,这也是花市清真寺的珍贵之处。

从西墙外可见清真大殿的八角亭

从墙外看八角亭及西南角的
望月楼

从墙外可见东南角的喧时楼

清真寺北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