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东城区的寺庙(十一)

标签:
吴越钱氏宗祠西竺庵西竺禅林肖公庙夕照寺 |
吴越钱氏宗祠
东城区文保牌
吴越武肃王即一千多年前唐末五代初、统治江浙一带40多年的吴越王钱镠。钱镠出生于唐大中六年(852年)浙江临安的一个“世田渔事”家庭。自幼好武后又喜文。19岁时因家境贫困,以贩私盐为生。21岁时参军,由于他机智多谋又勇敢善战而屡屡得胜,故因功累升。唐乾宁三年(896年),钱镠在平定董昌叛唐称帝的战斗中大获全胜,被唐王朝封为镇海和镇东节度使,统辖江浙一带,居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但钱镠这位“土皇帝”与众不同,他没野心,不向外攻伐,以“保土有民为主”,,爱护百姓,提倡养蚕种麻,发展生产。
在“保境安民”的口号下,短短几十年,在藩镇割据、战乱不止、民不聊生、遍地烽火的中国大地,唯有他统治下的江浙一带,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一个“世外桃园”。钱镠还“度德量力而识时务”,从无非分之想。他始终尊重唐王朝,拥护国家的统一,并且还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子子孙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钱镠病危,召亲眷重臣于榻前:“吾病必不起,诸儿愚懦,谁可仕后事,公等自择之。”众一致推钱七子元瓘继承王位。钱镠亲自将国印、兵符、城门钥匙交予元瓘并又再三嘱咐:“子子孙孙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言讫,钱镠即懵逝,终年81岁,在位41年,墓葬临安安国山麓,并由朝廷批准,分别在杭州和临安为其建祠立碑。
自此以后,他不但受到各个朝代朝廷的尊,而且历代众多的名人如苏轼、范仲淹、米芾、岳飞、文天祥等人都对他有极高评价。其中文天祥的“千年之功德,百世之楷模”为世人所传诵。钱镠逝世不到百年,大宋朝建立。当时统治江浙一带的吴越王为钱氏之孙钱弘俶。钱弘俶后来依照钱氏遗言,纳土归宋,举家迁居洛阳。后又历经元明清等各个朝代,钱氏后裔流落到全国各地,其中在北京的一支于清朝年间在北京崇外薛家湾建起了这座“钱氏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也正是由于钱氏在历史上的功绩,清朝的皇帝于雍正二年,特敕封钱氏为“诚应吴越武肃王”。这在历史上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纷纭的战乱和政治斗争中,由于钱镠始终执行了“保境安民”和“善事中国”的统一思想和政策,加之他严格教子,从而上得天子欢心,中得邦邻青睐,下得百姓拥护,不但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同时也使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们免遭杀戮。故钱氏后裔千余年来生生不息,子子孙孙遍神州,以至海外。其中在朝为官者也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如北宋大臣钱惟演、清康熙内阁中书钱昶、清末举人民国时任旧金山领事的钱文选……至于到了近代,钱氏后裔更是人才辈出,声名显赫,如文学家钱玄同、钱钟书;科学家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外交家钱其琛以及钱正英等都是钱氏的后裔。

铁券用铁铸成,长约52厘米,高约30厘米,厚约2.4厘米,重132两,瓦形。上嵌金字350个。其中有“恕卿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等句。是唐王朝对钱镠的最高奖赏。当钱镠接受这个铁券时,被感动得哭了起来,说道:“我才46岁,就受皇上如此厚赏,恩重难报啊!”并以此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谨当日慎一日,诫子诫孙,不敢因此而累恩,不敢因此而贾祸。”此铁券于元骑兵南侵时,钱镠后裔窃页以逃,途中落入黄岩泽库。后被一渔人捞得,以十斛谷换回,后被钱氏家人沉入家中井底,以保永存。解放后,钱氏后裔将此券献给国家,当时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1959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将此铁券移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西竺庵
西竺禅林
肖公庙
东城区文保牌
夕照寺
前一篇:111、东城区的寺庙(十)
后一篇:113、东城区的寺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