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坛又名朝日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即太阳)的处所,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明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开始修建。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硬砌。四周有矮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门外有燎炉、瘗池。东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嘉靖十年三月竣工。日坛内的殿堂建筑于天启六年(1626年)落成。南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
日坛正式作为帝王祭祀太阳的场所是在明隆庆元年(1567年),在此之前祭祀太阳都是在天坛圜丘外从祭。此后又分别有明崇祯,清乾隆、嘉庆和道光4位皇帝到日坛亲祭,最后一次是清宣宗皇帝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亲祭。
国家级文保碑
北京市说明牌

平面图
明清时日坛设西天门和北天门


西天门为正门
西天门向东通往祭坛的路为日坛的神路


神路
神路向东直对壝墙的西棂星门
祭坛壝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

壝墙其余三面各一座规制相同的白石棂星门,这是南棂星门。

祭坛壝墙

祭坛
具服殿原建在西棂星门外南侧,是皇帝祭祀时的休息更衣之所。明朝时此处为奉祀衙署所在,后来乾隆认为:“日坛具服殿旧制建于坛南,临祭时必经过神路始至殿所,似于诚敬之仪未恊。”于是在乾隆七年(1742年)将具服殿移建至今址。

西配殿

东配殿
具服殿向东,依次为北天门、钟楼、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宰牲亭、神厨、神库等建筑。

北天门(内侧)

钟楼


祭器库、乐器库

宰牲亭


神厨院外墙

神厨

神库
附录:
从民国到解放前夕,坛内建筑由于无人管理逐渐破败。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辟为公园。景区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朴典雅的北方园林风光。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画舫、小园亭,湖南北架以曲桥、拱桥,湖边围绕蜿蜒迂回的小路。
公园南门
日晷模型
大型祭日壁画
民间典故的石雕
园内有日坛博物馆
马骏墓位于日坛公园西北角。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卖,马骏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牺牲后葬于日坛公园内。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题书。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邓颖超题写。墓为汉白玉石砌筑,台基四周环以白石护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