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的寺庙(二)
崇祯观
崇祯观位于西兴隆街209号,笔者访时居民已搬迁,等待复建。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70000036
敕建崇祯观明前门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嵩祝寺及智珠寺
嵩祝寺位于北河沿大街25号,与其西侧之智珠寺共同公布为一个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嵩祝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第二世章嘉胡图克图在京的驻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命第一代章嘉居多伦汇宗寺,四十五年封灌顶法师,掌管漠南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雍正时又令他掌管内蒙、京师、盛京、五台山、甘肃等地黄教寺院。从第二世章嘉开始,历代呼图克图(活佛)均以嵩祝寺为主要驻地。

北京市文保牌
智珠寺坐北朝南,从山门殿至后殿共五层殿宇。山门外有大门及红围墙。山门三间,大式硬山筒瓦大脊,门楣有石额“敕建智珠寺”。钟鼓楼二层,歇山顶,角梁悬铃。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大式硬山顶,筒瓦大脊,上带吻兽和垂兽,额枋饰旋子彩画,三踩单昂斗栱,内为彻上明造,殿两侧有红围墙。殿额为“宝纲光音”。第三层方殿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带廊;重檐攒尖顶,上为砖宝顶,五踩单昂斗栱,角梁悬铃,下檐柱带雀替,三踩单昂斗栱,有旋子彩画。第四层大殿面阔五间,大式歇山筒瓦调大脊,旋子彩画,五踩单昂单翘斗栱,角梁悬铃,内为井口天花,明间门楣有额为“现清净身”,故此殿又叫“净身殿”。后殿面阔五间,大式硬山筒瓦大脊,上带吻兽及垂兽,旋子彩画,带雀替,无斗栱。
智珠寺山门
智珠寺的山门殿、天王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大殿及东西配殿、后殿及东配房尚存,其余配殿、配房等均拆除或改建。现为单位使用。

门楣有石额“敕建智珠寺”

二进殿宇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大式硬山顶,筒瓦大脊,上带吻兽和垂兽,额枋饰旋子彩画,三踩单昂斗栱,内为彻上明造。
进入天王殿后可见正殿及东配殿
第三进殿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带廊;重檐攒尖顶,上为砖宝顶,五踩单昂斗栱,角梁悬铃,下檐柱带雀替,三踩单昂斗栱,有旋子彩画。
正殿北面
正殿侧面
正殿建筑细部
正殿未修复前情景
东配殿
东配殿
慈慧殿
慈慧殿位于慈慧胡同甲2号。《日下旧闻考》对慈慧寺所载只有只言片语,其载:黄瓦门之名见於大佛堂碑刻,今俗呼爲东西黄华门,盖字音之訛也。尚衣监、司设监今废。考东黄瓦门之东迤南有玉皇庙,即尚衣监旧廨……迤北曰慈慧殿,以慈慧寺得名也。寺中有碑二,一糢糊不可读,惟篆額司设监三字可辨。一我朝康熙间重修碑记。碑文止言明宮监以梵宇为私廨,而不著司设之名。
慈源寺
慈源寺位于东晓市街,东晓市街明代时称苜蓿园,清代称东小市,1933年《北平地名典》名东晓市,1947年名东晓市大街。该街名胜古迹甚多。自东向西先后有南药王庙、天庆寺、姚彬关王庙、慈源寺、金台书院、喜神庙、精忠庙、金鱼池、真武庙、海潮寺等。金台书院附近地下有一完整石桥,清末称“状元桥”,至今尚存。慈源寺遗址2012年公布为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3943180000021
慈源寺清天坛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