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的寺庙(一)
安乐禅林
安乐禅林位于东城区南部的安乐林路63号,是过去北京南郊的一座较大规模的佛教寺庙。安乐林路就是因该寺而得名。该寺始建年代不详。在修建时,发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的记载。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33171810016
安乐禅林明、清永外街道

原崇文区文保牌
据说此寺院是清朝掌管皇宫粮食的“米助家”家庙。安乐禅林寺历史久远,其寺前大街亦以寺名命名(安乐林路),1966年此寺院被占用。1973年拆除山门、天王殿建成5层宿舍楼。

从宿舍楼俯视安乐禅林


该寺坐北朝南,原来有山门及三组院落,现在存有中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顶,建筑结构保存完好。寺内其他文物基本无存。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有六阶垂带踏步

大雄宝殿山墙


西配殿

在大雄宝殿后面保存的方座螭首石碑

碑首“佛囧增辉”,“囧”意为光明。


碑座雕刻麒麟松柏、海水江崖。

石碑旁供桌

寺院东侧平房的后山镶嵌有方形琉璃砖,上有“乐”字,“安”字被房屋挡。

东茶食胡同白衣庵
白衣庵位于东茶食胡同88号,现为珠市口东大街都市馨园小区居委会。白衣庵为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所建,在北京城的白衣庵曾多逾百座。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档号J181—15—159记载:“白衣庵坐落崇文门外东茶食胡同路南一百零三号,建于明万历年(1573—1619),属募建。本庙面积约一亩,殿房共十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除供佛外,其余房间出租以维持生计。庙内法物有白衣菩萨一尊,铁供器一份,铁磬一口,铁钟一口。”

说明牌
1947年北平市政府第二次寺庙总登记记载:白衣庵位于内八区茶食胡同103号,现任住持崇辉,根据崇辉的申报,其同时主持位于崇文门外东柳树井41号的大慈庵。

如今的白衣庵,为三间歇山殿,呈“工”字型排列,中殿坐西朝东,面朝都市馨园正门牌坊,另两间殿南北相对,分列中殿两侧。

白衣庵原为清代建筑,解放后唯余歇山殿宇三间,主殿坐南朝北,原有佛像于1961年拆除,后辟为民宅,因年久失修日渐破败。2004年,按原貌复建了白衣庵。


方家胡同白衣庵
白衣庵位于方家胡同41号院,白衣庵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原有四层殿宇三个跨院,大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各殿均为硬山过垄脊筒瓦顶。庵内供奉观音像及九尊娘娘像。

白衣庵

拱形石窗上刻有六瓣雪花状的花纹,雕工精细,古色沧桑。

山门横石上雕刻的“古刹白衣庵”五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柏林寺
柏林寺位于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为北京著名古刹之一。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重建,寺中原有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撰重建碑文。明宣德年间曾重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胤禛为其父康熙皇帝庆贺六十寿辰,对该寺大加修葺,康熙帝特赐“万古柏林”匾额,悬于正殿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再次重修,并亲撰重修碑文。

国家级2006年文保碑

北京市说明牌
从此门进入柏林寺,目前不开放。
柏林寺外围墙
山门殿

二进天王殿
三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檐下正中悬挂有巨额横匾,上书"万古柏林",是康熙60寿辰时的亲笔题书。殿内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7尊木制漆金佛像。
正殿前立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御制并书重修碑2座。
四进无量佛殿
四进殿后身
五进维摩阁。维摩阁自成院落,为双层建筑,东西两侧建有翼楼。

柏林寺大钟现存北京古钟博物馆

交龙纽大铜钟,高2.6米,钟身遍刻经文《往生净土神咒》。

朝阳阁
朝阳阁位于大蓆胡同,院门与普通南城小院儿没有任何区别,虽然门口挂着朝阳阁的文保标示,但院内居民说,这里没有一间房和过去的朝阳阁有关,都是在原基础上重新盖建的。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80000031
朝阳阁清前门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