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客小余
游客小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584
  • 关注人气:2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2015-12-03 16:32:21)
标签:

故宫

紫禁城

三大殿

后宫

御花园

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故宫同时还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国家级文保牌

  

     古代皇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接见大臣和外国使节、处理政务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和宫眷的生活区。

      因故宫十分庞大,里面要写的东西太多,太复杂,而文物古迹背后的知识又是太多,笔者作为外行只得简单上点图片,从外观肤浅地介绍一下。大体按中轴线区域、中轴线以西、中轴线以东分三次介绍。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牌匾

  
    
 中轴线区域

  

一、走进故宫 

      明清皇宫紫禁城是一座城中之城,它被包裹在皇城之中,皇城又被包裹在大城之中,大城就是京城。京城的正南门是正阳门,皇城的正南门是天安门,紫禁城的正南门是午门,这三座门都在一条南北贯通的直线上。 

 

天安门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端门

 
 
    端门位于天安门与午门之间,犹如一座巨大的屏壁,提示前往皇宫的人们保持庄重的仪表和肃然的心情。端门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端门现做为故宫数字馆免费对外开放(前一天网上预约)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端门后为午门,门东侧开设阚右门可通往社稷坛。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阚右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午门西侧开设阚左门可通往太庙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阚左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雁翅楼西南端的重檐攒尖顶阙亭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外侧西南角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外侧东南角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午门后身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午门前的日晷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午门前的嘉量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在午门与燕翅楼的两个折角处分别开有左掖门、右掖门。图为左掖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右掖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从午门后身登城步道可上城墙,回望午门城楼。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午门后一条流经紫禁城内的水系称为内金水河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内金水河上的五座单孔石拱桥称为金水桥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和门广场西庑中部通往皇宫西区的门叫熙和门,熙和门是由西华门进入前朝的必经之路,是外朝中路与西路武英殿、内阁等区域联系的枢纽。明代熙和门梢间曾为百官奏事之所。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熙和门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和门广场东庑中部有一座通往皇宫东区的门叫协和门,协和门是联系紫禁城外朝中路与东路文华殿等区域的枢纽,乃前朝出入东华门的必经之路。明正统元年(1436年)始于文华殿开设经筵,讲毕经书,在此门赐酒饭。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协和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协和门(内侧,从西向东看)


  二、三大殿

    

       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同一台基上,构成紫禁城外朝的中心。三大殿形成的纵轴是整个皇宫的中轴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太和门

  

      午门后正对的太和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重建。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梁枋等彩绘。门前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列铜狮一对,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太和门广场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太和门前台阶石雕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太和门前西侧铜狮,皇权的象征。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东侧石狮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太和门西侧的石匮,上面盖子可以打开,里面存放谷物。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太和门东侧的石亭
 

       和门东西两侧对称建有昭德门、贞度门。这三门是一组相连的雄伟建筑群,是太和殿的屏障。贞度门和昭德门是王公大臣们上朝必经之地。贞度门在明朝时称宣治门,洪熙皇帝曾听政于此,因此,颇为有名。贞度门毗连接许多库房,皇宫内御用器物大都贮藏在这里。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昭德门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贞度门


不可移动文物(东城·皇家建筑·1故宫1)

 


       从太和门到保和殿所在矩形区域的四角建有崇楼,两旁对称建有弘义阁、体仁阁、左翼门、右翼门等建筑。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崇楼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弘义阁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体仁阁面西,与弘义阁相对而立。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在体仁阁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招揽名士贤才。乾隆朝以后,这里就做了内务府的缎库。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体仁阁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弘义阁与体仁阁北侧分别设有右翼门、左翼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左翼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右翼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太和殿

   

      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从太和门后远眺太和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殿顶藻井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月台上摆放着铜鹤、铜龟、日晷、嘉量等。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和殿东西对称建有中左门、中右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中左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中右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中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建立在高台上的中和殿(左)与保和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保和殿

  

        和殿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高台基上从左至右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保和殿北侧台阶石雕

   

       三大殿坐落在同一个高台上,高台周边装饰有精美的石雕。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和殿东西对称建有后左门、后右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后左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后右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三、进入后宫

   

       保和殿到乾清门之间,有一个过渡地段,形似横街,成为乾清门广场,横街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内廷是皇帝和后妃的居住区,称为“后宫”。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乾清门广场

 

乾清门

 

       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乾清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景运门在乾清门广场东面,与西面的隆宗门遥相对应。“景运”意喻国运光大。门外向东可通往奉先殿、文渊阁以及宁寿宫等区域。做为通往内廷的重要禁门,平时景运门是严禁官员人等擅入的。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景运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隆宗门是内廷与外朝西路及西苑的重要通路,是紧靠皇帝住所的一处重要禁门,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许私入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天理教起义军攻城激战时门匾上遗留的箭镞

 

       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内左门,通往东六宫。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内左门东侧的九卿值房,大臣早晨等待上朝的房屋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卿值房对面的井亭
    

       清门西为内右门及军机处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内右门,由此通往西六宫。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军机处

 

       机处,清代官署名。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军机处现展出有关史料展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军机处对面的井亭

  

四、后三宫

 

       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构成紫禁城的后三宫,位于皇宫中轴线,是皇宫中最重要的一列宫殿

 

乾清宫

 

       清宫属于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像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乾清宫殿阶的东西侧汉白玉碉镂的台阶上各安放一个镀金的微型宫殿,左边叫社稷金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右侧镀金的微型宫殿叫江山金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明代,在安放镀金的微型宫殿的位置有一个神秘的人工通道,叫做老虎洞。清代重修乾清宫时用宫殿模型封住了当年的老虎洞。

   

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坤宁宫

 

      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坤宁宫后面就是坤宁门,坤宁门是后三宫通往御花园的主要门户。面北,面阔3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明间设门,中一间安装宫门两扇。两次间隔为值房。门两侧山墙斜出八字琉璃影壁。两侧接坤宁宫东西庑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坤宁门坐南朝北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坤宁门后身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五、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坤宁宫后方,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从坤宁门进入御花园,迎面就是天一门, 为钦安殿院门,院门名为“天一”,乃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与五行之说相应。另外,因为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在此背景下修建钦安殿院墙、院门,并由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显然亦有祈求平安之意。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天一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天一门前铜兽


 

       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在阴阳五行中,北方属水,色为黑,守护紫禁城建筑免遭火灾。明永乐皇帝自诩为真武大帝飞升500岁之后的再生之身,在他的推动下,宫中真武大帝的信仰特别盛行。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院内西南置夹杆石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钦安殿院内东南设焚帛炉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西侧香亭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东侧香亭

  

       御花园西侧有养性斋、位育斋、千秋亭、澄瑞亭、延辉阁、四神祠等。

 

       养性斋为两层楼阁式,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上层前檐出廊,下层东面明间开门,次间及南北转角3间均为支摘窗。清嘉庆、道光两帝时常来此斋。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位育斋座北面南,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澄瑞亭。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千秋亭平面呈形,是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四面抱厦前各出白玉石台阶,周围白玉石栏板。上圆下方的屋顶取仿“天圆地方”的古明堂形制。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藻井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澄瑞亭与千秋亭位置对称,形制相同。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檐枋下安华板。亭东西两侧的石雕栏板亦为桥的栏板,蕉叶纹望柱头。亭南北两面设踏步,作为进出口。檐下龙锦彩画。抱厦三面开敞。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玉翠亭原名毓翠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l邻。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比较别致处是两亭的瓦是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西侧玉翠亭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东侧玉翠亭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四神祠由一座八角形亭子前出抱厦组成,周围出廊,八方攒尖顶黄琉璃瓦,上覆黄琉璃宝顶。抱厦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不施斗栱,槛窗用豆腐卦槅心,青砖槛墙。廊下设木坐凳栏杆,别具风格。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延晖阁坐北面南,三开间,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有一暗层,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开门,灯笼框隔扇门6扇,两次间为灯笼框槛窗。阁之上层回廊环绕,玲珑轻盈。是一处供登临远眺的建筑。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御花园东侧有万春亭、浮碧亭、绛雪轩、堆秀山、御景亭等。

 

       万春亭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与西北的澄瑞亭相互对称,亭北正对倚园北墙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万春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摛藻堂用于贮藏《四库全书荟要》,供乾隆皇帝随时阅览。其中“摛”是传扬、铺展的意思,“摛藻”意为弘扬文华。该建筑依墙面南,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绛雪轩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汉族宫殿建筑,为一座小型殿宇,是御花园中赏景休息之处。后依宫墙,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堆秀山位于故宫御花园中东北部、钦安殿后东北侧,背靠着高大的宫墙,腾空而立,十分精巧秀雅。堆秀山为一座人工假山,整座山完全是由奇形怪状的石块堆砌而成,堆山匠师们称这种手法为“堆秀式”,因此得名。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堆秀山全景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堆秀山内山洞洞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洞门额题满汉文“堆秀”

  

       御景亭位于堆秀山顶,是皇帝、皇后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的地方。自亭上可俯瞰宫苑,景山、西苑尽在目中。亭子平面方形,四柱,攒尖顶,四面设隔扇门。四周围绕着汉白玉石栏板。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钦安殿后为承光门,承光门为一开间,双扇大门,庑殿式琉璃门楼,承光门内左右两侧分别有一只鎏金铜卧象。承光门装饰性很强,关闭后作用类似其北面顺贞门前的影壁。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门内的鎏金铜卧象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承光门所对顺贞门乃内廷通往神武门之重要通道,无故禁开。皇后赴西苑或去往圆明园等处均出入此门,皇帝有时亦经此门出入。明代若逢宫人病故,棺椁从顺贞门右侧之门送出。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顺贞门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顺贞门正对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神武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82、东城区的古代建筑:故宫-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