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的寺庙(五:丫髻山)
丫髻山海拔363米,玉皇阁、碧霞元君祠为京东著名道观。鼎盛于元、明、清三朝,清朝皇帝多次驾幸丫髻山,御封为“金顶”、“畿东泰岱”、“近畿福地”、“灵应宫”。丫髻山海拔高361米,背靠燕山,面向平原,平地拔起,其山之顶鬼斧神工般地凸起两座峰岩,酷似女孩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故名“丫髻山”。
丫髻山座西北朝东南,满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下错河如玉带环绕,山前有四十八盘台阶直通山顶。山后为悬崖绝壁,挺拔险峻。
北京市文保碑
丫髻山座西北朝东南,满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下错河如玉带环绕,山前有四十八盘台阶直通山顶。山后为悬崖绝壁,挺拔险峻。自唐贞观年起,直至民国初年,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山上山下共建有古建筑群十八余处。清康熙五十二年,适逢皇帝六十大寿,为了祝寿,臣民捐资,重建东顶玉皇阁,内奉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塑像。康熙赐题匾额“敷锡广生”。在西顶上建有碧霞元君祠,当地人称娘娘庙。

北京市说明牌
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不断翻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辉煌,香火旺盛,是京东最有名的古刹。集资重修了碧霞元君祠和金身塑像,恢复了第年农历四月初旬的庙会。磕头沟原有云岩寺,分上下两寺,始建于辽代,后经多次重修。上寺建筑悬崖峭壁上,其规模之大,工程之险,古来罕见。
示意图
自元代以来,丫髻山一直是京城一带人们瞻拜祈祷的圣地。上至皇帝后妃,宗室王爷,达官贵人,下至文人墨客,市民村夫,皆有逛东大山的习俗。清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两次游幸丫髻山。当时大驾出游,旌旗如云,车马如龙。至于清室王爷,达官贵人及平民百姓,车马飞驰,晓行夜宿,去丫髻山敬香者终年络驿不绝。而庙会期间更是人如潮涌。山上有康熙五十四年碑文,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每岁孟夏,四方人士会于此者,或辇纸帛,或升香烛,拜叩登山,名为胜会,骈肩叠迹,不可胜计……”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1946年。

俯视丫髻山东岳庙、迴香亭
丫髻山东西两顶上的建筑极为宏伟,而且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极为精致。在西顶有一座别具风格的铁瓦殿,内奉王三奶奶肖像。在东西两顶之间,建有三座大殿,称为三皇殿。三皇殿的右前方有钟楼一座,高约三丈,上悬巨钟,左侧有一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此外,山腰还有亭堂殿阁多处,如万寿亭、巡山庙、三官殿、菩萨殿、回香亭等。山下有皇帝的行宫和大戏楼。登山沿途,凡庙皆有石碑,特别那几座御碑,石质细腻,字迹清秀刚劲,是当时石刻匠人高超的艺术杰作。


远眺丫髻山
玉皇阁和娘娘庙分别建在丫髻山的两个山头上

乘平19路公交车到前吉山下,西行300米再北行到丫髻山景区南门。

太极广场


景区大门为一座牌坊
南天门

仰望南天门
东岳庙
东岳庙正殿供奉着东岳大帝,东、西配殿供奉着十二太保,前殿供奉着四大护法元帅。东岳庙始建于明末,解放战争时期毁于战火,2004年重建。

山门殿两侧立四大天王


山门殿后身


东配殿


从东岳庙北门出来
迴香亭南门外东侧厢房


迴香亭南门外西侧厢房
迴香亭
迴香亭坐北向南,和东岳庙、灵宫殿等组成一大的庙宇群体。迴香亭原为明末宦官魏忠贤生祠,因其被免而停工,后改建回香亭。据《昌平山水记》载:“天启七年(1627年),巡按御史倪文焕请建太监魏忠贤生祠于此,赐名崇功祠,未成而忠贤败。”

2013年迴香亭南门状况

迴香亭南门

供奉的王灵官。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相传今河南鹿邑县前尹王人。民间信仰之一,道教的第一护法神,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西厢房

东厢房

二进院

后殿迴香亭

亭内供奉着存身娘娘,即碧霞元君。因清初整修碧霞元君祠,元君娘娘像暂存于此。后碧霞元君祠修葺完成,随即将娘娘像请回祠中。而人们进香时,经过此处常来拜祀,便塑像于此,故称存身娘娘。

殿内正中为碧霞元君塑像


配殿塑有十帝阎君,分七十二司,司中塑刀山、油锅等阴间酷刑,惩戒世人。

东殿房


院内西侧有一片近现代颂扬丫髻山的碑林
五尊菩萨殿

五尊菩萨殿遗址是2009年清理出来并复建的




正殿建在一个高台上,供奉的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和大势至五位菩萨,属佛教寺院。
三官殿
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一说是尧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一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眼光娘娘庙
眼光娘娘庙遗址复建,坐西向东,面阔三间,相传为戏楼式建筑。
眼光娘娘,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道教女仙信仰,称为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又称眼光明目元君、眼王奶奶、眼光圣母。是一位专职负责医治民众眼疾的女仙,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
御碑亭
雍正元年(1723),正值康熙七十诞辰,刚继位不久的雍正帝按照康熙旧制,于三月初一日命人到丫髻山进香。为进香之事特制此碑,碑文由国子监祭酒王图炳撰写。


雍正帝后立朝规:每十年期,皇帝必须亲来丫髻山主持祭祀礼仪。每年由内务府到丫髻山进香成为定制,但时间由农历三月一日改为四月十八日。
巡山殿
殿内供奉黄天化及白马。根据《封神演义》记载,黄天化是黄飞虎的长子,清虚道德真君的弟子。手执宝剑是道德真君的镇山之宝,名叫“莫耶宝剑”。在伐纣金鸡岭一战中,作为先行官不幸战死,后被姜子牙封为“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之职”。民间称作“五岳之首炳灵公黄天化”,也有的百姓俗称黄天化为“山神”。
巡山庙旁边原址复建的茶棚
斗法洞
斗法洞,相传有仙人曾在这里斗法,所谓的洞其实就是一处石窝子。当地相传,明太祖朱元璋落难时来到丫髻山乞讨,也在斗法洞中躲避风雨,所以也叫“叫花子洞”。
万寿碑亭
石径道



御座石
路边还有三块大石头,起名御座石。相传乾隆领着和珅、刘墉等人上山进香,走得有些疲倦,正好路边有三块石头,乾隆先捡着中间的一块平坦的石头坐下了,接着刘墉抢着坐在乾隆北面的平滑石头坐下,最后和珅只能坐在南侧比较尖的石头上,和珅又一次智斗失败。

御座石说明

路旁左侧黄色山石即为御座石
丫髻山东西两个山头相距几十米,西为娘娘宫,东为玉皇阁。中间低处建有三皇殿。
匾额

三皇殿为阁楼式建筑,上层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下层为药王殿,供奉扁鹊、孙思邈、韦慈航三名医。殿前两块古碑。


下层为药王殿
东西二顶,皆是用重达千斤的巨石围绕山顶垒砌而成,高达30余米,登山仰望,异常宏伟壮观,给人以如临西藏布达拉宫之感。
玉皇阁
在康熙六十大寿时(1713年),道士李居祥创建玉皇阁。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皇帝赐御碑文,记六旬祝禧之事。并赐御书“清虚真宰”及“金阙握灵枢,览九州惟善是福;玉衡施妙运,育兆姓以仁为归”二十四字对联。




山顶上两座峰岩皆用巨石包砌,灰浆勾缝,形成十余丈高陡峭而巨大的平台;远望其险峻挺拔的巨大墙体,略呈乳白色,十分耀眼。
娘娘宫


西顶北面,是一数十丈高的县崖,称为舍身崖。旧时有冤屈者,便到这里跳崖,让丫山娘娘明断是非,死而无怨。这也是神明裁判的一种。
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祠后面的寝殿和斗姆宫,为二层阁楼式建筑。
游览完毕原路返回至迴香亭北门,沿向东的一条山路(早先的进香路)下山,途经慈航殿、紫霄宫。
慈航殿

一进院前殿

前殿后身

二进院后殿

东殿房

西殿房


后殿真武殿,据说永乐皇帝在“靖难之役”前后曾几次参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