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2015-05-15 09:03:30)
标签:

红螺寺

十方普同灵塔

红螺双塔

观音寺

盛茂和尚塔

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山上红螺寺景区位于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区。红螺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荟萃,以古刹为主体,以幽美的自然景观为衬托,构成了一幅巧夺天工的壮美画卷。早在明万历年间,就被誉为“怀柔八景”之一,并冠以“红螺呈秀”之称。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北京市文保牌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示意图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寺大门前有气宇轩昂的四柱三门式巨型牌楼,画栋雕梁。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牌楼上方有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的“京北巨刹”四个大字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牌坊后题字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景区正门上高悬一幅楹联:“一脉珠泉参妙谛,双峰螺岫证如来”。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景区大门后的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大门内竹林前影壁上书“须弥胜境”四字,由影壁前折向东行,在翠竹林中有一条曲折小径。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寺前赐福桥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寺前红螺池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寺
  
       红螺山上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寺院占地百亩,分中院、东跨院、西跨院、东下坎、西塔院、等五处院落,房244间。中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轴心,设有东西四所配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和诵经房数间。东院为接待处;西院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东下坎北为老僧退居寮和延筹堂,南为练习功场;西上坎为螺蛳塔和骨灰堂。历史上的古寺拥有300多倾耕地,号称“一天吃一倾地”,在怀柔县境内和北京其它区县内有数处下院。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山红螺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的开山缘起,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初兴的东晋时代,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佛教丛林。从东晋后赵帝王到清朝的多位皇帝,每个朝代的皇室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大唐初年在李世民的恩允下,北方少数民族靺鞨族8000多人,内迁到怀柔桃谷山定居。唐皇朝拨款,将红螺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希望红螺寺能为皇室社稷降祥赐福,以求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天下统一。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金世宗完颜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将当时皇室最权威的大圣安寺住持高僧佛觉禅师派往红螺寺做主持,以示金朝皇恩浩荡,金皇统治如佛之慈悲。佛觉禅师在红螺寺讲学多年,法席盛大。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在元代成吉思汗时期,为保护红螺寺,以法典《大扎撒》为依据,发布镌刻“榜示碑”并安放于寺庙山门墙上。“榜示碑”概述了红螺寺本系皇家寺院,是为皇室祈寿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对本寺非理搔扰,并确定了寺庙的界限和土地树木等,不得侵占、砍伐。 
       元代的云山禅师是主持皇室祠庙大圣安寺的高僧,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请教,云山当时还领有荣禄大夫大司空的官衔,是皇上的政治顾问,常解答皇帝对有关时政的咨询。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皇上恩准云山大师归老红螺寺。云山大师到红螺寺后用累朝所赐金银珍宝,又向社会募集部分银两,再次修缮了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明英宗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皇室为成婚大礼大修佛事,出资重修了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康熙帝圣驾红螺寺降香,在寺前竹林西侧的山亭中设御座赏竹。
       清嘉庆年间,际醒大师在红螺寺创建净土道场,弘扬佛法,救世度人。大师苦心经营勤俭持寺,募置大量土地为永久之计,创造并实行了“福田制”这一善举。当时红螺寺共拥有约360顷的田地,把这些田地以低廉的租金交给农民耕种,红螺寺用收取的廉价租金除部份供自用外,其余的均用于为百姓做善事。在实行“福田制”之外,还在寺内设“舍粥场”赈济孤贫;每年腊月二十五为附近穷苦百姓送包饺子的白面;开设药房炮制观音普济丹,舍药救人。“舍粥、关面、施药”三件善事也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下来。红螺寺“福田制”和“三善事”等善举的实施,维护了一方平安,造福了一方百姓。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清末慈禧太后也曾朝拜过红螺寺,对红螺寺神奇的“竹林”、“古银杏”和大殿后的“藤缠松”景观赞不绝口。在寺南的青龙山观看寺庙全景时,发现红螺寺群山环抱、藏风聚气、祥云笼罩,是一处风水宝地。慈禧太后许愿希望香火旺盛的红螺寺能保佑大清江山,并重赏了红螺寺。慈禧写了“福”、“寿”两个大字,挂于寺院东跨院的客堂,回宫后不久又差人送来了“四扇玉屏风”、“九曲莲花灯”两件重宝,玉屏风摆在了客厅里,莲花灯挂于大雄宝殿内正中的释迦牟尼像前。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明正统年间,皇帝英宗朱祁镇来寺降香,在看到佛顶放光后,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之像,龙颜大悦,特亲笔赐“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现此名仍刻于红螺寺山门上。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寺门内两侧为钟鼓楼,这是鼓楼。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天王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二进院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大雄宝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明熹宗皇帝朱由校于天启五年(公元1626年)赐红螺寺一口“天启大铜钟”, 至今已有着370多年的历史,现存放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内。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大铜钟上镌刻皇帝敕赐的钟铭为:清摄政王多尔衮为保大清江山永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寺朝拜红螺寺后亲笔题匾《大光明藏》并挂于大雄宝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清嘉庆年间为了保护红螺寺庙产,在大雄宝殿前设立了“四至石碑”,碑文中明确红螺寺八个方向的范围界限。此碑仍立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前。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院内有两株历经千年的银杏树,雌雄相伴,果实累累。东侧为雌,结果但不开花;西侧为雄,开花但不结果,奇特之处在于西侧的雄性银杏,树高30米,主干四周,生有十株侧干,据说自唐代栽了这两株银杏以来,每改换一个朝代,就多长出一株侧干,这只是一种传说,但银杏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则是确切无疑的。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西配殿祖师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大雄宝殿后的“紫藤寄松”,每逢春末夏初时节,串串藤花沿着形态奇异的干年平顶松攀缘而上,整个寺院香氧扑鼻,令游人流连忘返。大雄宝殿后面的西侧生长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平顶松,树高6米余,有9个分枝,平直地伸向东侧的四面八方,下面用十余根木料支撑,平顶松附近,有两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龙蛇飞舞一样绕生在松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伞盖,遮荫面积400多平方米,每年春末夏初,藤萝花如串串紫色珍珠一样,挂满枝头,碧绿的松枝与紫色的藤花相继争奇斗艳,令游人叹为观止。此乃红螺寺一大景观。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紫藤寄松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三进院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三圣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西配殿达摩祖师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寺西北处山坡上有塔院。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塔院门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十方普同灵塔。塔身六角形僧人墓塔。通高2.5、单面宽0.29米。塔正面阴刻楷书:“十方普同窣堵波嘉庆岁次丁卯(十二年、1807年)皇九日讷堂醒敬题”等。碑文共23行,639字。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石公僧人墓塔。塔身六角形,通高2.4、单面宽0.27米。塔正面阴刻楷书:“圆寂资福堂第二代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世上松下泉石公和尚灵骨塔,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十三日立”。碑文共20行,619字。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兴公僧人墓塔。塔身六角形,通高2.9米、单面宽0.3米。塔正面阴刻楷书:“圆寂资福堂上第四代通明堂上第一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九世上昆下泉兴公和尚灵骨塔。大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吉日敬立”。碑文共20行704字。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睿公僧人墓塔。塔身六角形,通高2.6、单面宽0.26米。塔正面阴刻楷书:“圆寂资福堂上第二代第三次住持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七世上天下朗睿公和尚灵骨之塔”。碑文1行,35字。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普同堂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舍利塔
  
       距塔院西100米有红螺双塔。红螺双塔全部由汉白玉石雕筑而成。这座覆钵式双塔的基座,建在一个长方形的塔台上,塔身正面雕有龛门,龛内刻有“红螺塔”三个大字。塔身上方雕有十五层相轮,刹顶为宝珠。据清康熙年间《怀柔县志》记载:“山下有泉名红螺泉。中有二螺大如斗,夕吐光焰,山色为之殷红……天时两红螺死,寺僧为双浮屠之建双塔,从此红螺山得名,寺院也从此得名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双塔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解放后红螺寺一度被易为学校,寺庙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于1972年被拆毁,集中存放在殿内的大量文物、法器、佛经等尽数丢失,文物保护区大部分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旧不堪。红螺寺景区从1990年开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逐步修复修缮了殿堂、罗汉园、观音寺等,开辟了旅游线路,大量植树栽花绿化美化环境,不断增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红螺山西侧复建了圣泉山观音寺(红螺寺下院),并融入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使红螺寺佛教文化有了补充和延伸,“佛、儒、道”三教合一形成了红螺山红螺寺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内涵。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红螺山一山双峰,比肩耸立,远远望去,酷似一只大鹏鸟,护卫着古刹寺院。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观音路全长900米,是在辽代古道的遗址上修复建成的。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高5米的汉白玉大石佛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通往观音寺的山路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观音路沿路两侧安奉了33尊形象生动,安详端庄的汉白玉观音身像。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走近观音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观音寺山门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一进院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观音寺前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前殿后的高台阶通往后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后殿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五百罗汉园坐落在寺东千亩松林中,占地20公顷。500尊罗汉像是由青石材质真人比例雕刻而成,并以高5米的汉白玉大石佛为中心分10组分布排列,他们或坐或立,相貌神态各异,形成了一组大型佛教艺术雕塑群。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去往坐落在寺东千亩松林中的五百罗汉园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罗汉园旁有一座盛茂和尚塔。林公僧人墓塔,又称盛茂和尚塔,塔身六角形,须弥座僧帽顶,通高3、单面宽0.27米。塔正面阴刻楷书:“庄严圆寂资福堂上第三代临济正宗第三十八世上盛下岁林公老和尚灵骨塔,清光绪戊寅年(四年、1878年)春三月十六日立”。碑文共23行,795字。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东的山沟中,有一段传说:盛茂和尚每天去寺院东侧山沟中打坐,有一天至很晚未归。寺内僧人找到他时,发现他头放红光,面西圆寂。众僧称他为罗汉化身,并在他圆寂处建造了此塔。后来这条山沟也被称为罗汉沟。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盛茂和尚塔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台阶路
去往青龙山,山中生长着百年以上的古松树逾万株。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54、怀柔区的寺庙(一、红螺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