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丰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核桃

标签:
全丰调节剂安阳全丰多效唑杂谈 |
分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
第一节
郗荣庭等对我国的核桃嫁接深入研究后认为,核桃嫁接的愈合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愈伤组织未形成期、愈伤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连接期、形成层分化和连接期、维管束分化期和连接期。核桃嫁接的愈合过程是:在嫁接后的5d之内几乎没有愈伤组织形成。接后5~7d韧皮部射线和韧皮部细胞、未成熟的木质部射线和木质部薄壁细胞、韧皮部和周皮内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和形成愈伤组织。认为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韧皮部及其射线,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和射线;第二部分是形成层细胞;第三部分是韧皮部和周皮层之间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连接通过砧木皮层的外层与接穗皮层的内层、接穗木质部外层与砧木皮层的内层,在15d左右连接起来。新形成层的分化和连接产生于砧木木质部细胞外的1~2层和产生于接穗木质部细胞外的3~5层的愈伤组织的一部分形成最初的形成层,并开始在砧穗之间形成弯曲和不规则的连接,并向内分化木质部和向外分化韧皮部,使砧穗结合紧密,最后形成弯曲的维管束。
2、促进核桃愈合,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第二节
核桃树生长旺盛,进入结果期较晚。一般实生苗栽植后到进入结果期需7~10年,如果采用嫁接苗栽植,最快需3~5年。在核桃栽植区,特别是沿山平地,由于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很容易年年旺长,只长树不结果。
核桃一年生枝条可分为营养枝、结果枝和雄花枝三种。营养枝是只着生叶片、不能开花结果的枝条。依其长度,可分短枝、中枝和长枝。结果枝系由结果母枝上的混合芽抽发而成的。雄花枝为只着生雄花芽的弱枝,仅顶芽为营养芽,不易形成混合芽。核桃枝条的生长,受年龄、营养状况、着生部位及立地条件的影响,一般幼树和壮枝一年中可有二次生长,形成春梢和秋梢。二次生长现象,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一般来说,二次生长过旺,木质化程度差,且消耗树体营养,不利于枝条越冬。
利用生长调节剂适当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结果的技术措施
(1)多效唑
朱丽华(1993)在8年生嫁接核桃上的试验表明:春季新梢长15cm左右时,叶面喷施1000~2000mg/L的PP333,可显著抑制核桃树的营养生长,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喷清水)降低61.5%,21.4%。单株坚果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9%和64.9%,而对坚果品质影响不大。1994年试验表明,5月初每株土施4g以下,或5月底(新梢长15~20cm)叶面喷施2000mg/L以下的PP333时,对核桃营养生长的抑制效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强,产量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综合考虑生长和产量两方面因素,施用剂量以叶面喷施2000mg/L和土壤浇施3g/株效果较好。施用时期以新梢生长早期为好,相同剂量分次施用效果好于一次性施用,土施效果优于叶面喷施。花后喷1000mg/L的PP333可显著增加核桃短枝数量,降低树冠,增加雌雄花量,提高产量。
(2)矮壮素

(3)乙烯利
(4)萘乙酸(NAA)
第三节
核桃属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且表现较强的雌雄异熟性,即同一植株上雌花与雄花花期不一致。多数品种雄花先开,称为雄先型;部分品种雌花先开,称雌先型;也有数品种雌雄花同时开,称雌雄同熟。核桃的雌雄异熟性决定了核桃栽培中配置授粉树重要性,不配置授粉树或栽培地附近无授粉树的,通常不能正常结果。
核桃花芽分化同其他果树一样受遗传物质、内源激素的平衡、营养物质的积累、栽培条件和芽体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程度等的影响。韩其谦等(1985)和夏雪清等(1989)研究指出,核桃雌花芽分化有如下特点:分化持续期长,历时近3年;花期各部分分化历时差异大;整个发育过程中花萼退化;属子房下位花。张志华等(1995)对比研究雌先型和雄先型品种的雌雄花芽分化及开花特点指出,雌花芽的分化,雌先型品种较雄先型品种开始分化早。在各个时期的分化上,雌先型品种始终领先于雄先型品种,在休眠前雌先型品种分化至花瓣期,雄先型品种仅分化至苞片期。雄先型品种在雄花芽分化的各个时期上领先于雌先型品种。
关于激素平衡因子对花芽形成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童本群等(1991)对三年生核桃树雌花芽和营养芽中内源激素研究表明,在雌花芽生理分化期雌花芽和营养芽中内CTK、GA3、IAA和ABA的水平用相对量表示为:雌花芽+、-、-、-;营养芽-、+、+、+(+表示相对高的,-表示相对低的量)。雌花芽分化是四种激素作用于芽分生组织的某一特定平衡结果,CTK/GA3比值与这些组织形成花原基的理论和实际能力有正相关的关系。董硕(2008)研究表明,在核桃雄花生理分化期间ZR(玉米素核苷)/GA(赤霉素)、ZR/IAA、ABA/IAA和ABA/GA比值较低,而ZR/ABA比值较高;雌花分化需要低的ABA/IAA和ZR/GA比值;其他激素间的比值在雌雄花发育中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表明它们对雄雄性别的影响可能较小。
第四节
果实适时采收是一个核桃生产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适时采收,才能实现核桃优质高产目标。核桃果实外有总苞,总苞内包被着坚硬种壳(核桃壳)和种仁,核桃总苞与种仁的成熟期不一致,往往种仁先熟,总苞后熟。核桃必须达到完全成熟期才能采收。采收过早,青皮不易剥离,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加工时出油率也低,而且不耐贮藏;采收过晚,则果实易脱落,同时果实青皮开裂后停留在树上的时间过长,也会增加受霉菌感染的机会,导致坚果品质下降。核桃果实成熟标志是青果皮由深绿变为淡黄,30%顶部开裂,30%青果皮易剥离,个别果实脱落,此时的核桃种仁饱满,幼胚成熟,子叶变硬,风味浓香,为采收适期。所以在核桃近熟期,应该注意观察核桃的发育状况,真正做到适时采收。核桃果实的成熟期,因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其具体采收期应根据影响核桃成熟早晚的多种因素来确定。
张志华等(2000)对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内源激素IAA(吲哚乙酸)、ABA(脱落酸)、GA3(赤霉素)、ZR(玉米素核苷)、Z(玉米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种仁中Z含量较高外,青皮中其他激素水平均高于种仁。随着果实的成熟,IAA、GA3、Z、ZR含量及乙烯释放均呈下降趋势,而青皮中ABA含量则逐渐增加。果实成熟后青皮中GA3和种仁中Z含量明显增加,果实乙烯释放量明显增高,采后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增加更为迅速。研究证实,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量变化基本相同,采后用乙烯利处理的果实呼吸速率增加明显。
核桃采收后用0.3%~0.5%乙烯利浸泡或浸蘸采下的成熟核桃果实,脱青皮效果良好,离皮率可高达95%以上(霍晓兰等,2003)。果实采收后,将采摘下的果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向青皮果喷酒3000~5000mg/L的乙烯利溶液,充分搅拌使每果均匀沾药,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3~4d离皮率达95%以上。乙烯利催熟时间的长短和用药浓度大小与果实成熟度有关。果实成熟度高用药浓度低,催熟时间也短(蔚瑞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