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浅悟:“简单”方法论

标签:
学思浅悟 |
古往今来,健康长寿都是美好向往,但并非人皆如愿。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作为全书总论,讨论上古之人如何能享有“天年”,在“春秋皆度百岁”还能做到“动作不衰”。归纳其法,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看似简单,实已尽言,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一项基本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重视阴阳,就是重视矛盾运动,“人生于地,悬命于天”,本是阴阳、必受阴阳、应法阴阳。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在变、在合、在化。法于阴阳、必取中道,不极端、不僵化、不对立,内外协调才能保有康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一体两面,阴阳定向、术数定量,由零至九、皆有其道,精于其度、守乎其中。
三个具体做法,“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但须节制。于外而言,纳五色之食,合五味之调;于内而言,观三千弱水,取一瓢之饮。起居有常,应四时之变,晓一日阴阳,静在子午、动在卯酉、养在寅未,合于生长、化、收、藏。不妄作劳,莫陷多欲、不执一念、以免五劳,一松一弛、善用其身,以养血、气、肉、骨、筋。
一个衡量标准,“形与神俱”。神与形,或许可理解为生命本体和载体互为表里,神、魂、魄、意、志,是生命能量的层层传递。养神全形、表里如一,能量纯净充沛,必清浊相别、精神饱满。所有主观意识形态都有客观物质基础,物质也必将反作用于意识,比如意志不坚可能就是肾无法履行“做强之官”的职责。“形与神俱”,是故“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大道至简,须臾不离,德全不危。上古天真,反求诸己,可尽天年。明辩有无,内守精神,至宝在身。从易而化,以至无难,可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