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点滴:远虑和近忧

标签:
论语风险 |
中华上下五千年,几经兴衰沧桑,惯看秋风春月,忧患意识深刻心中。夫子曾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对于忧患意识的深刻诠释。虑为有心之思,忧为被动之顾,远近之异,内外之别,精要之语包含多重含义。
即使没有远虑,也可能会有近忧。生而不易,应为乐观,然乐而忘忧,实为不祥。乐观为了积极,不是为了盲目,即使整体态势良好,没有长远顾虑,但面对具体问题,总有所谓近忧。一寸短一寸险,以举轻若重的态度,小心谨慎处置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安然无恙,否则阴沟里翻船也非虚言。
如果不去远虑,就可能产生近忧。有无相生,吉凶相随,看不到危险,就是最大的危险。不从长远谋划当下,不从全局考虑局部,看不清、看不透、看不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以这种状态想事办事,既拿不准长期的主意,也办不好眼前的事情,近忧就会一浪接着一浪涌来,穷于应付而狼狈不堪。
要想没有远虑,就要化解在近忧。内因内外相互作用,内因起主导作用,心到才能身到,身到才能做到。远虑是一种主动行为,料事在先、谋事在前,看清问题、辨别风险,有序引导可能爆发的大雷、难事逐步释放,防范在于化解,大险化小、小险化了。天下无事是理想,但绝不能理想化,错期配置、铁指寸进,近忧化远虑,是务实之道。
时间如河,静水深流。平静地知道该怎么办,或许可用从容赢得尊严。一撇一捺,何曾轻为。俯仰之间,赤心可现,远近皆顾,方可无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