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秦·阳谋为上

标签:
秦史是一部奋斗史 |
从六国的角度看,秦统一天下是“灰犀牛”事件,知其将来,但应对无方。惠文王时代以后,尤其是昭襄王时期,秦大出天下,六国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威胁,但始终无法遏制、扭转秦东进势头。这一方面有六国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秦精于变通,善用天时地利人和,阳谋为上,强力执行,完成了既定整体战略。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秦自献公以后,不仅王位传承有序平稳,还最大限度保持了内外政策的延续性,动态稳定和结构稳定相结合,满足一种高度预期,形成了发展势能。相较而下,六国不仅在王位传承常有意外,例如赵武灵王引发沙丘之变,魏安厘王始终防范其弟信陵君;而且在国家战略上经常出现左右摇摆甚至颠覆性失误,例如楚怀王在秦齐之间犹豫,魏国曾四面出击、齐远伐燕国,都严重损害本国长远利益、产生发展断层。
知己知彼,洞察时局。多知多觉,先知先动,秦之阳谋总是棋快一招。秦不遗余力,构建了战国时代可能最为庞大的信息谍报网络,“亡三十万金,诸侯可尽”绝非虚言,万金散,信息来,奇计出。秦深知六国,对天下动态了如指掌。比如,正因为对赵国群臣的深入了解,当长平之战陷入胶着,通过反间计促使赵括代替廉颇,成功把持久战转变成速决战,获得了制胜先机。再如,正因为对楚怀王的准确把握,张仪才能凭三寸之舌,说服楚国背齐亲秦,犹如神来之笔,撕裂了六国抗秦的纽带。
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秦国东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天下共知的雄心,六国合纵制衡,但总被一一化解,秦反而因时因势,充分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精准地解决阶段性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近百年中,联合齐国削弱魏国,联合齐国削弱楚国,联合楚国抗击三晋,联合诸侯推动五国伐齐,六国深陷其中,知其计、难拒其诱,为秦所用。秦国的身段无比柔软,而攻势无比凌厉,以系统思维和全局眼光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惊险的胜利,各个击破,乘势造势,积小胜为大胜。
见机而动,动如雷霆。既然战略处在明处,战术往往要出其不意,一击中的。秦军之所以被称为虎狼之军,一是创造有利形势,断绝敌人外援,再痛下杀手;二是不动则已、动必重击,耐心等待,临机而动。体现在战术层面,比如伊阙之战,秦军以少敌众,一旦捕捉到魏韩联军貌合神离,便以大迂回首击魏军,进而势如破竹击溃联军。再如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秦楚对决、秦赵对决,竟无一国对楚、赵施以援手,看似秦国运气,实则纵横捭阖于后,为军事行动寻机造势,把一手明牌打得神出鬼没。
路线确定后,人是最大的因素。秦既是阳谋为上,必以人才先行,六国之士入秦如过江之鲫,商鞅、张仪、范睢,不仅是魏才秦用,天下之人多有舞台,为秦之阳谋运筹帷幄、各显神通,大功渐成、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