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秦·关键三十年

标签:
秦关键期 |
秦史是一部奋斗史,波澜起伏、相逐而进,但哪个阶段最惊心动魄、实现突破性转折,恐怕就在昭襄王时代。秦历献公、孝公、惠文王,尤其是武王之后,国舒筋展骨,民乐于耕战,军引而待发,六国为之侧目,无法偏居一隅、韬光养晦,只有合纵连横、锐意进取,重任落在了秦昭襄王身上。
细数秦史,五百年栉风沐雨,献公之后一百五十年百变求进,尤为精彩纷呈在于秦昭襄王前中期的三十年,自公元前公元前293年至公元前262年。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战是一场一场打的。此间,秦历经6场重大战役,先后重创了包括魏、楚、齐、赵等强劲对手,奠定了一枝独大、傲世天下的基本格局。
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秦歼灭魏韩联军主力24万人,巩固了东进桥头堡。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秦巧不当头,却暗中推手,集天下之力削弱当时风头最劲的强齐,使其完全退出争霸天下的序列。公元前279年的鄢郢之战,秦先安抚赵国,后两军并发,横扫江汉,使楚丧国之半,被迫放弃西部领土,转向东部与齐国争利。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以救韩之名痛击魏赵联军,彻底撕碎了三晋结盟的可能。公元前269年的阏与之战,秦在削弱齐、楚之后开始试探转而专心伐赵,大意之下铩羽而归,在血与火的教训之中深悟上党难以轻得,必须从长计议。痛定思痛,谋定而动,公元前262年一个个“巧合”催生长平之战,百万之众惨烈对决,一战而定天下之局,此后秦统六合已无悬念。
6次大战,5胜1负,五阳一阴,以易观之,是为火天大有。6战之外,其实还有消失的一战,非常“6+1”,这个“1”至为关键。伊阙之战后秦军兵锋正锐,连克连胜。公元前290年,魏国向秦献出河东四百里土地,韩国向秦献出武遂二百里土地。秦之国力如此迅猛发展,头脑也随之膨胀,公元前288年,秦向齐国提议,各为西、东二帝。齐国先为允之,很快又自去帝号,相当于把秦放在天下焦点之上。齐国的后手也很快跟进,组织五国伐秦。这一场突然之变彻底浇醒了秦国,“不敢为天下先”的教训深彻骨髓。悟之愈深,行之愈速,秦长袖善舞,迅速退还魏、韩等国土地,换取谅解,很快瓦解了伐秦联盟,关键的“1”消除了汹涌而来的惊涛骇浪,立住了阵脚,潜心修炼。
历史唯一的教训,就是有人从来不吸取教训。秦之教训正在眼前,齐国却紧随其后,无限膨胀起来,冒天下之大不韪灭亡宋国,拱手送给秦国一个天赐良机。历史总是青睐醒悟者和行动派,秦再次展现其精巧谋略,隐身在后,促成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使齐几乎灭国。天地之间,一阴一阳为之道,秦深知其理,力行其道,成其大功。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不浪费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一步一重天。秦有天下,非其有幸,合当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