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齐·金融战的底气

标签:
齐金融 |
春秋时代,齐国用文武之臣,借山海之利,成为五霸之首。和其他国家不同,齐在富国强兵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使用经济力量。史料记载,齐桓公时代,在管仲的策划下,齐国多次发动“金融战”,无论是对大国还是小国都有奇效,甚至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鲁国曾支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公子小白击败公子纠成为齐桓公后,齐鲁之间发生了干时之战、长勺之战,一时关系十分紧张。为了削弱鲁国,管仲帮助齐桓公在经济上动摇鲁国基础。齐纨、鲁缟是当时两种名贵的丝织品,管仲请齐桓公把服装用料从由齐纨改为鲁缟,从朝堂到民间引领起一种“新时尚”。鲁缟的需求量大增,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时,管仲又要求严格尊重鲁国的“专利权”,一方面禁止齐国百姓织缟,另一方面反而为鲁缟销售大开绿灯。
这种“好事”极大刺激了鲁国,一哄而上搞起了鲁缟大生产,而粮食种植却被荒废了,繁荣之中已然是危机四伏。一年后,齐国风尚“如期”大切换,齐人又开始穿着齐纨,鲁缟无人问津,鲁国的生产力空耗,粮食没有着落,无奈之中被迫签订了尊奉齐国的协议。
鲁国仅仅是个开始,此后齐国不断探索运用经济运筹之道。齐国西北方有代国,代国出产狐皮,齐国便高价收购,造成代人弃农从猎,但猎狐无多,农业荒废,又遭外敌袭扰,代国也投靠了齐国。这种方式对小国有效,对大国也可如法炮制。当时齐国想伐楚,但楚国强盛一时,谈何容易。于是,在管仲策划之下,齐人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告知楚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厚利诱之,楚人为之“疯狂”,捕捉活鹿、无人务农。齐国又“恰到好处”地中止了齐楚之间的活鹿以及粮食交易,这样的双重绞杀下,大量楚人降齐。
管仲精通轻重之论,齐国熟练使用经济手段打击对手,屡试不爽,但他国难学,发动“金融战”需要强大实力和坚实底气。一是充实战略储备。民以食为天,小农经济中,粮食是最硬的硬通货。齐桓公时代,在管仲治理下,全国大兴农业,在平常年份可以将一年收获的十分之三储存起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二是强化优势产品。齐国地利位置优越,有山海之利,制盐、开采和冶炼金属技术发达。盐是生活必需品,冶炼铜铁既可以制作生产工具,还可以铸币。既有优势商品,又有充足货币,成为商品交易主动方,紧紧拿捏价格和实物两个方面,打“金融战”才能得心应手。三是坚持整体战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非常手段应非常之事,齐国十分谨慎选择“金融战”的对象,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利益。一方面要瓦解现实中的对手和“刺头”,例如鲁国、代国;另一方面要削弱潜在的对手,例如楚国。有的时候点到为止,有的时候穷追猛打,随形就势、不拘一格。
齐国对内注重经营治理、巩固自身根本,又凭借“金融战”来实现此长彼消,辅以捭阖纵横的外交手段,软的一手春风化雨,硬的一手摧枯拉朽,很快实现崛起,成为春秋时代的首霸。一阴一阳谓之道,诚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