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秦·合纵奇谋

标签:
秦合纵 |
战国时代,群雄混战,秦渐超出,六国合纵,以图抗秦。富于戏剧性的是,风云变化之中,“合纵”这一抗秦工具居然被秦所掌握,并熟练巧用,创下诸多经典,屡屡双克双杀。
周室衰微后,齐、楚、秦、晋先后坐大,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最先成为强盛大国,是压制秦国的首要势力。孝公时代,秦与齐联手,在魏国西东两侧同时发力,魏军主力在东线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损失惨重,无暇西顾,无形之中打开了秦国东进的封印。受此启发,此后秦在不同阶段,借力打力越发精纯,逐一重创强盛一时的楚、齐。
惠文王末年,秦国峥嵘初现,公元前318年,楚为纵长,五国联军第一合纵伐秦,秦楚长期同盟关系走向终结,并在丹阳之战、蓝田大战中彻底破裂,秦楚对抗成为各自阶段性的主要矛盾。昭襄王时代,公元前301年,秦精心谋划、幕后推动,促成齐国带头,发动了多国联军伐楚,并在垂沙之战中大败楚军,魏、韩占有了楚国北部大片领土,秦国却事了拂身去,表面上不占领任何楚国土地,但实质上取得了削弱楚国的重大成果。
同样的手法,秦国用了两次。公元前287年,齐国组织五国伐秦,秦以退为进,归还三晋土地,迅速化解了危机。恰逢乱中之乱,秦设下局中之局,假意承诺不干预,促使齐“没有后顾之忧”灭宋,引发天下震动。公元前286年,反齐的气氛已经烘托到临界点,秦国联合燕、楚、韩、赵、魏,形成了六国伐齐的局面。而与齐有灭国之恨的燕国被推到了前台,鼎盛之中的齐国也双拳难敌四手,在联军的沉重打击下,几乎近于亡国,彻底丧失了逐鹿天下的基础。
纵横捭阖之间,强手灰飞烟灭。秦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巧用合纵格局,先后清除楚、齐的威胁,以最小的损耗最大地削弱对手。秦不仅善于设局,也敢于啃硬骨头,在“硬战”之中不忘软硬并施,合纵之术信手拈来。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最为惨烈的大战,整个过程中,居然没有任何外援来支持赵国,战前秦早已布局,使赵国外交困顿,战事未开已锁三分胜算。
人之矛,可为我之盾,人之盾,亦为我之矛。军国大事,为胜是从,岂有定法,深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