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汉阳刘建华
汉阳刘建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4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西尝美食

(2025-06-12 10:53:28)

广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从鲜美的海鲜到独特的山珍,从热辣的火锅到精致的糕点,无不让人食欲大开。

漫步广西大小城市的街头,流连在各式各样摊点排挡,无论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钟山凉皮、崇左酸粥、崇左包子、榴莲糕这些大众小吃,还是桂平西山羊肉、贺州腊肉、荔浦芋扣肉、灵川狗肉、钟山咸鱼、咸蛋黄鸡翅、全州醋血鸭、来宾竹筒鸡、玉林牛巴、梧州龟苓膏这些特色美食,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恨不得一一把这些外地罕见的美食全都吃个遍。

有人说,米粉是广西美食的扛鼎之物。这话没错。

桂林米粉,驰名全国,其细腻柔滑的米粉和丰富的配料让人赞不绝口。细爽的米粉,在酸笋、酸豆角、花生碎、葱花等配料的扶持下,每吃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卤水香气和酸爽的口感。到广西,如果没有吃过一次桂林米粉,那才是最大的缺憾。

柳州螺蛳粉也是广西的标志性美食,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泡笋的酸爽、辣椒的热烈与鲜美的螺蛳汤底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味觉画卷。制作螺蛳粉,须选用新鲜的螺蛳和酸笋,搭配上米粉、青菜、腐竹花生碎等配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螺蛳粉便呈现在眼前。

和螺蛳粉不分高下的是南宁老友粉,其以酸、辣、咸、香的独特风味而闻名。它的主要原料有河粉、酸笋、豆豉、辣椒、蒜末、姜丝等。吃起来口感爽滑,汤汁浓郁。老友粉不仅是南宁人的日常美食,也是游客来南宁必尝的特色小吃之一。

脆皮扣是南宁邕宁的特色美食,其独特之处在于五花肉表皮的特殊处理。制作时,先将五花肉洗净,再用盐、料酒、葱姜蒜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后,放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后用牙签在猪皮上扎满小孔,再用白醋和蜂蜜的混合液涂抹其上后晾干。将晾干的五花肉放入热油中炸至猪皮金黄酥脆,控油后切成厚片,放入碗中,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生抽、老抽等调料,放入蒸锅蒸熟。蒸好后倒扣在盘子上,吃起来皮脆肉香,酸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广西尝美食

脆皮扣肉

 

玉林牛巴,也是广西的传统名菜之一。牛巴就是牛肉干其以牛肉为主料,配以各种调料和香料制作而成。玉林牛巴的颜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鲜美爽口,吃后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广西尝美食
玉林牛巴

 

除此,广西街头还有不少“特殊美食”,无不令外地人目瞪口呆,甚至惊怵不已。比如,一些餐馆里有一种叫“牛瘪”的食物。由于广西民间把屎称为“瘪”,因此外地人到广西,往往就会以为“牛瘪”就是牛粪。但其实这“牛瘪”并非牛粪,而是残留在牛胃里尚未消化完的青草,所以又叫“百草汤”。“牛瘪”看着像浓稠的绿色蔬菜汁,虽然咱没品尝过,但听说其味道既清凉又鲜美,而且据说还有很好的养胃功效,因此颇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不过,但凡北方来的游客,看到这道“佳肴”,大多都是看看“眼科”,极少有人胆敢品尝一番的。

广西人也爱吃烧烤,零点的夜市摊,夜生活刚开始。在广西,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烧烤来解决。鸡屁股、猪鞭、猪眼睛,还有蛇皮,这些让你看着完全不可思议没法入口的的东西,却是广西人嘴里的美味。

在大排档里,烤猪眼就是一道令外地人惊悚万分的小吃。但对广西当地人来说,这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据说,吃烤猪眼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趁热吃,凉了就会有腥味。别看烤猪眼个头不大,一口咬下去时也一定要小心,因为烤猪眼也会像“撒尿牛丸”一样爆浆的,这时千万不要张嘴,否则就会喷洒得到处都是!烤猪眼嚼在嘴里有一种韧性,很有嚼头。问了吃过这烤猪眼的广西的朋友,他们都说,味道和跟烤鱿鱼差不多,口感绝不比撒尿牛丸差。我看了,只是笑着摇头,不敢再看第二眼。

广西常年气候湿热,人们容易上火,也就没有胃口。而吃酸就可以改善胃口,因此,吃酸也就成了广西人的最爱。

酸嘢,是广西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开胃美食。它包括青芒果、酸菠萝、番石榴、酸萝卜、酸豆角等多种水果和蔬菜,配以酸醋、辣椒和白糖腌制而成,酸中带甜,酸辣爽口。饭前饭后,广西人总会吃上几块酸嘢,顿时举开胃解暑,舒爽无比。那天,我上街闲逛,看到路边小摊的大口玻璃瓶里有不少泡萝卜,其外观略呈淡红、粉绿,很是养眼,就买了一块尝尝鲜。没想到一口下去,这泡萝卜居然酸中带着点甜,煞是爽口!于是,我就又买了3块,一路吃回宾馆!

广西人对昆虫更有着特殊的嗜好。提起昆虫,大多数外地人往往都会“谈虫色变”,把它们与恐怖和恶心联在一起。其实,不少学者认为,在人类史前游牧和农耕成熟之前,由于食物的来源极为匮乏,所以,人类就多把易于捕捉到的昆虫作为食物,并成为习俗。

自古,华夏民族的饮食中,就有不少昆虫成为酒宴之上的佳肴,像周朝时的“蚳醢”,就是蚂蚁卵制成的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有吃蝉的习惯。三国时的《毛诗陆疏广要》就有记载:盖蜩亦蝉之一种形大而黄,昔人啖之。

在汉代,贵族中盛行吃蝉,曹植在《》中就描写到烤蝉;唐代初年,因蝗灾而造成食物短缺。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蝗虫是上天派来神虫,只能驱赶,否则会受到天神的惩罚。各地还建了不少“蝗虫庙”,一到夏秋季节,农民都会来烧香祭祀,祈求神灵保佑,免受虫灾。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带头吃蝗虫。说是贞观二年,长安一带爆发蝗灾。唐太宗李世民在御苑捉到一只蝗虫。他便对天发誓:如果是我有过错,那就让蝗虫吃了我,不要再去吃庄稼祸害百姓,说完,他就一口把蝗虫给吃了下去。《旧唐书》记载,就在那一年,长安一带的蝗灾就消失了。这个说法,令人半信半疑。如果靠吃蝗虫就能治理蝗灾,那蝗灾也就不难治理了。关键是据说成灾的蝗虫有毒,人吃后,不仅蝗虫没灭,把自己的性命也给搭进去了,那可就不合算了

说起吃虫子,并非只有广西广东,在全国各地都有吃虫子的习俗,如河北的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山东文登的虫子宴也很出名。其实,只要心理关过得去,昆虫就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食。

如今科学分析,大部分食用昆虫的蛋白质含量远超肉、蛋、奶,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只要确保卫生,昆虫实在应当列入到人们的食谱当众去。

1980年的第五届拉丁美洲营养学家大会上,也曾提出为了补充人类食品不足,应该把昆虫作为食品的来源的一部分。不管是亚洲、非洲还是美洲,都有许多国家将昆虫当做美味佳肴摆上餐桌。

广西的美食,远不止这些。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当地百姓的历史和情感,也展现着广西独特的饮食文化。到广西,亲口品尝这些美味,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也是一种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美阳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