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沈阳怪坡

到沈阳,慕名去了“怪坡”。
说起怪坡,那可是沈阳最知名的景区之一。你说,谁不想体验一下 “上坡不用力,下坡使劲蹬”的神奇感觉?
从沈阳故宫东北侧的沈阳龙之梦购物中心,乘坐383路公交车,就能到达沈阳怪坡景区的大门。再顺路往上走不远,就是售票大厅。
沈阳怪坡位于沈北新区清水台镇阎家村蛤蟆岭附近的哈大公路东侧约1公里处,这是一段长70多米,宽15米的上坡路。
说起来也是偶然,1989年4月的一天,一位名叫屠春明的司机驾驶着一辆面包车路经这里时,因内急,便把面包车停在山坡的下端,将车摘档熄火后,下车到路边方便。可没等他走几步,就发现车子居然向坡上滚动。而且,令屠春明惶恐的是,面包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向坡顶冲了将近60米远!直到屠春明追上去用一块石头挡住后轮,面包车才停了下来。
屠春明起初以为是自己的视觉出了毛病,可它再定睛细看,面包车确实是往山坡上滚动!这一下可把他给吓坏了,急忙开车离开了这个“鬼地方”。事后,他越想越害怕,就向人们述说了这一事情的经过。很快,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怪坡,就传遍了全国。
得知有如此怪现象,自然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学者纷至沓来,探秘揭谜。来到这里的人们经过实际体验,发现这一段上坡路确实具有“上坡不用力,下坡使劲蹬”的神奇现象,熄了火的汽车向山上滑行,下坡的自行车需要使劲蹬才能前行,这就越发引起人们的好奇。经过观察,有的猜测是“大地的磁场效应”,有的则认为是“重力位移”,还有的说是“视觉误差”,更有的说是“黑暗物质的强大引力”所致,众说纷纭,却都难以使人信服。
而且,又有人发现,就在怪坡附近,还有一座“响山”。每当人们在此处用石块相互敲打,就会发出一种怪怪的声响,这就更为怪坡添加了神秘色彩。
出自对科学的严肃态度和责任感,有关科技部们便派出科技人员前往怪坡,一鉴真伪。
1994年元月,科技人员来到怪坡。发现这里有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山,名叫响山。从山脚上到山腰,再向前,路段就转为下坡,这里便是名噪全国的怪坡。
他们站在怪坡的起点向前望,的确感到前面就是一段下坡路。骑自行车前行,也确实感觉到下坡很有些费力。转过头来再往回走,车子果真开始滑行,怪坡之怪,还真就是“眼见为实”。
随后,科技人员将一只塑料球和一只铁球并排吊起,发现两根吊线完全平行,这个实验说明,铁球没有受到坡上磁力的吸引,他们再拿出指北针测试,也没有发现当地磁场有任何异常。
接下来,科技人员在车辆往坡上滑的过程中,将矿泉水倒在地上,发现水往坡上流去,和汽车自由滑动的方向一致,并不存在有的媒体所说的水流和车辆滑行方向相反的情况。由此,可以做出结论:在怪坡,车往“高处”滑,水也是往“高处”流的。
可是仅凭感觉,就能靠得住吗?我们的感觉,就必定是真理?
科技人员又架起经纬仪,开始用水平法、三角高程法反复测量。真相这才终于大白:这个我们感觉上是下坡路的“怪坡”,其实仍是一段上坡路。
人们的视觉偏差,就是怪坡之谜的谜底。
当人们运动时,都离不开参照物。怪坡处在两段陡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加上四周全是倾斜的山坡,找不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这种地形地貌,就很容易引起人们视觉上的误差。
如果人们在不自觉中寻找某种参照系的话,这里唯一能够当作参照物的,就是路边的护栏石柱了。
科学工作者在考察这些道路两侧的石柱时,通过铅垂线测量,发现每根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都是向同方向倾斜了大约5度。也就是这5度的偏差,就造成了人们视觉上的错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面上如果两侧的柱子一律向一边倾斜,往往就会使人们感到这是一条不平的坡路。在路面坡度不大的情况下,没人会想到立柱居然都是歪的,自然也就觉得是路的倾斜了。
原来,造成“怪坡”效应的,其实就是这段路的设计者。他们故意把路边的石柱向一侧倾斜,就造成了人们的视觉偏差。
其实,除了沈阳,各地都有“怪坡”。
山东青州市磨脐山的“怪坡”,位于南环路的西尽头附近,从东面向西望去是很明显的一段下坡路,但是熄火的汽车,以及饮料瓶和水都从西往东倒行,吸引了许多前来练车和试坡的人。
安徽省马鞍山市濮塘镇的“怪坡”全长约120米,坡度约为2度,这条坡路算是国内最长的怪坡。在路口,还立着一个白色石碑,正面写着“怪坡”两个字,背面也有介绍:车倒爬,水倒流。在坡道下方马路中央有一金属点,在金属点往上至石碑处就是怪坡的主要破段。
山东省日照市河山东麓,也有一段长约百米的坡道。当人们把车开到坡底,放在空挡位置,一旦松开刹车,车子就会缓慢向坡上滑行。车上的人越多,车就滑行得越快。
在新疆的哈密,也有一段“怪坡”。在303省道距哈密市区30多公里处有一个长约1000米的坡道。在汽车不给油挂空挡的情况下,汽车就会向坡顶慢慢滑行,车速甚至可达40公里!如果往地上倒瓶矿泉水,水也是向坡顶倒流。哈密“怪坡”是在2006年6月偶然中发现的。
不论主观出发点如何,至少,这段路的设计者利用人的视差给当地创造出了一处吸引人的景观,也算是一件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