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略黄公祠里看木雕

多年来,我走过不少地方,也看过许多精美的房屋建筑装饰,无论是浙江义乌市的黄山村八面厅还是东阳木雕,无论是江苏苏州市的东山镇雕花楼还是广州的陈家祠堂,都曾被那些彰显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美轮美奂的建筑装饰所倾倒。但相比之下,我还是觉得,潮州的己略黄公祠更胜一筹。
说到潮州的古建筑装饰,木雕、石刻、漆画是其中的“三绝”,而已略黄公祠又是这“三绝”中的翘楚。祠堂中所有的木雕、石刻、漆画,无一不体现着潮州的文化与思想内涵,彰显着儒雅含蓄的境界。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金漆木雕,这是流传于潮汕地区的一种著名民间工艺装饰品。就是在多层镂空立体木雕作品的外表再涂上金漆或贴上金箔,借以得到金碧辉煌典雅富丽的艺术效果。
从潮州开元寺北门出来,悠悠逛逛的,走不远,就见到了门面并不气派的己略黄公祠。
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年),曾任广西思恩(今广西平果市)知府的潮州人黄鹏飞,在家乡建造了黄氏宗祠。由于黄鹏飞号己畧(通“略”),因此这座祠堂被称为己略黄公祠
己略黄公祠分前、后两进,中间为天井,后进前为拜亭,左右有从厝(房屋)廊轩。从厝为开敞式,面对中央天井,形成一个四厅相向格局的潮汕传统特色的庭院式建筑。黄公祠规模不大,却集潮汕传统建筑艺术之大成,石雕、木雕、金漆画、嵌瓷,应有尽有,而且雕刻极为精巧华丽,令人称绝。
进入祠堂,前厅西面的两层雀替上是《高第喜报》图和《惟士为高》图。《高第喜报》图表现得是儒士人家门前有科考报喜之人前来;还有秀士弹琴、棋者对弈和匠人琢玉,蕴含着“沉着应对,玉不琢不成器”的哲理。下层《惟士为高》图中,上部为楼阁,下面的都是普通百姓,其和上图共同蕴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
出前厅,到天井。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
天井后,是拜亭,拜亭内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内木雕最集中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己略黄公祠的建筑雕刻艺术的精髓之处。
拜亭梁枋的两端,均饰以形象各异的金漆木雕龙、凤、狮等祥瑞动物,画面以“铜雀台盛宴”、“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剧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用连环画的形式,采取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精雕细刻出各种人物和亭台楼阁;在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描金、五彩描金等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
拜亭东侧厢房梁架上装饰着两组对望的金漆木雕鸾鸟,西侧厢房梁架上装饰着两组对望的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极为精细复杂,它们同其它金漆木雕合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这些金漆木雕饰品除具有观赏作用外,还起着支撑房檩的作用,是艺术和建筑奇妙结合的佳作。
拜庭两侧都雕有不同形状的狮子,东侧蹲着的狮子表示“尊师”,狮子身上站着八仙,寓意是“师以载道”;西侧的狮子身上站着官人和读书人,寓意是“名师高徒”,皆寓意着美好。
拜亭西面,是《八仙过海》和《水漫金山寺》木雕。
按说,中国建筑历来讲究对称,而黄公祠拜庭两侧虽然都布满精美的木刻作品,无论是鸾凤还是狮子,却找不到两处相同的纹样,一时不解。
待听到有导游介绍,方才知道。原来,古代潮州人家衣锦还乡之时,皆会“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佳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而潮州木雕艺人也历来就有“斗艺”的传统,主人在营建堂庙时,往往也会同时聘请两位师傅,由他们各展神通,各自负责堂庙半边的建造或装饰。为此,两位主做师傅也就多会在建筑中间竖起隔板,以防对方“偷艺”。待到完工后,才拆除隔板。届时,便知两位师傅技艺的高低。所以,在潮州的不少建筑相对的两侧,装饰题材虽然相同,但雕工技法和造型姿态各有不同。
过拜庭,来到正厅。正厅门楣上是一幅精美的长幅金漆画,画中表现的是唐朝时文武官员到汾阳府向郭子仪拜寿的热闹情景。
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郡王。郭子仪七十双寿诞时,他的七子八婿皆前来拜寿,只有六儿媳李君蕊自恃是当朝公主,不来肯前来。郭子仪的六子郭暖怒而斥妻,还打了公主一巴掌,公主哭着告到了父皇唐玄宗那里。唐玄宗假意要斩郭暖,公主又后悔莫及。郭子仪得知,便绑子上殿请罪。而此时的唐玄宗非但不降罪郭暖,反因其笃行孝道而连升三级。郭暖李君蕊重归于好,同往汾阳府拜寿赔礼,故事意在教育后人“百善孝为先”的人生道理!
金漆画的作者充分利用空间,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同时出现于同一画面中。画面中间,表现的是郭子仪坐于汾阳府中接受众人拜贺;左、右两边场面较小,以相隔但又相通的墙门,层次分明地刻划出不同人物的活动情节,让人们联想到当时汾阳府热闹非凡的场面。这幅作品画工整秀丽,勾勒纤细,充分表现出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
此外,“湘子桥图”浮雕也格外令人瞩目。其由两幅构成,厚度不足2寸,却完善地突出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的景观。在这幅浮雕里,容纳了神态各异的人物25人,有乘轿出游的显贵,有提篮售物的小贩,有挑担访亲的串门客,有漫步行走的妇女,有人撑伞遮阳,有人临窗眺望,个个形态生动。此外,奔腾的韩江,清悠的古寺,桥墩亭阁,十八梭船,镇水鉎牛等,都逼真地再现在画面中,这也是存世的以古广济桥全貌为题材的木雕中最好的一幅。
正厅屋架采用的是“三傤五木瓜十八块花坯”的建筑结构。在潮州,人们称房屋建筑中的“梁”叫“傤”,其是中国古建筑常用的托梁结构;在屋架上还设有五个“木瓜柱”,瓜柱上雕刻着各式图案,其在建筑结构中有承重的作用。瓜柱的下端,精工雕刻着瓜藤和果实,古人称之为“子孙昌衍,一脉相承”,具有家族繁衍昌盛的象征。
大厅梁架全部描金,突显祠堂金碧辉煌又稳重端庄的气势。
一般的祠堂,多以八宝四艺、八吉祥、文房四宝等传统吉祥图案装饰,但己略黄公祠却一改这些传统做法,采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为题材,再添上“花、鸟、虫、鱼、山、石”等图案,组成吉祥语,如:平安大吉、红顶花翎、尚书红杏、富贵平安、四季平安、连年有鱼等等。
梁枋两端都有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木雕动物为装饰,如龙头鱼尾是表现鱼龙变化,寄托先祖对后代能“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的希望。
总之,在已略黄公祠里,大可饱览潮州民间木雕石雕的精粹,大可享受中华民间艺术的至臻至美。一个多小时的时光里,我就沉浸在中华历史中姜太公钓鱼、范蠡泛舟、管鲍之交、完璧归赵、约法三章、鸿门宴、明修栈道、三顾茅庐、木兰从军、水漫金山等等历史故事之中。自然还有许多,皆因我历史知识有限,难以无法辨认,但已极为满足。
就在我欣赏黄公祠内民间木雕瑰宝之时,听到一位游客感慨:“以前都说广东是南蛮,可看到这些金漆木雕,突然感觉,潮州的文化底蕴深不可测,丝毫不亚于中原地区。”
确实如此,否则,我怎么仰着头看了一个多小时,就不觉得脖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