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镇海吼

2023-02-25 11:36:56

       小时看《水浒》连环画,从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发配到沧州的故事里,我知道了沧州这个地名。到了北方,常听人念叨“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正定的菩萨赵州的桥”,说这是河北的“四大宝”,便萌生了去沧州看看铁狮子的念头。

       从北京到沧州,不远,坐高铁,也就一个小时。

       沧州濒临渤海,是多条河流汇入渤海时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地势平坦,海天苍茫,故而称沧州。

       到了沧州才知道,现在的沧州是新城,老沧州城叫旧州镇,距离沧州新城16公里,那座天下闻名的铁狮子也在旧州镇。

       旧州镇也曾辉煌过,三国名将张郃、清代武状元哈攀龙、清代末年武术家大刀王五都是沧州人,因而也就造成仓走人老幼皆好习武的风气,也就挣得了“镖不喊沧州”的远扬威名。传说,这里还曾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古战场,林冲也曾在这里守过草料场,在山神庙里杀过奸佞陆谦

       在我印象中,沧州颇为贫瘠。但如今,旧州镇可大发了,就在旧州镇的地底下,发现了大面积的石油。大港油田就在这里修建了大片的采油区和宿舍区。宿舍区不远处,就是一片红色的机器在不停地“磕着头”,那是外号“磕头虫”的抽油机正在抽取地下的石油。

抽油机在抽取石油

       到旧州镇,四望之处,没有见到“旧州”的模样,主干道两侧,一片片新建的商铺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一辆辆大货车轰然驶过。

       铁狮子就在旧州镇东关,一座新建的文化景区里。

       铁狮子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铸铁文物,狮子身长6.26米,宽2.98米,高5.47米,29.3吨。背负巨大莲花座的铁狮子昂首瞠目,毛发呈波浪状披垂至颈部,凛凛威武。仰视着这两层楼高的铁狮子,给人一种震惊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都说狮吼如雷,万兽皆颤伏。那还只是一般的狮子。如此巍峨如山的大狮子如若一张口,岂不惊天动地!

       难怪清代文人在《铁狮赋》中就惊呼:“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归,抗潮汐于蜃楼”,真是对铁狮雄姿绝妙的描述。

       有记载,狮身上有许多铸文。头顶铸有“狮子王”3字。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的字样,由此得知,这座铁狮子铸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距今有一千多年了。

       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下令铸造铁狮子,用以镇守沧州成。当时天下割据日久,饱受战乱摧残,为了铸造这座巨大的铁狮子,铸造工匠们面临无比巨大的困难。没有大容积的炼铁炉,工匠们便把只能熔炼几百斤铁的数十座土炉子同时开炼,并按顺序先后连续浇筑,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没有统一周密的调度,没有高超的冶炼技术,没有精密的模具工艺,就根本无法完成。

       看说明,这座铁狮子是古代工匠采用“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再细看铁狮子身上,果真处处都是泥范拼接的痕迹,据说为铸造这尊铁狮子共用了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泥范544块。就凭1000多年前的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之高超。

       铸造这座铁狮子,大致上是先用胶泥塑出狮子的原型,再在泥狮上塑制外范,阴干后取下;然后再制作内模型(就是将原大的胶泥狮刮去相当于铸件厚度的一层泥;最后将所有的外范组拼起来,再小心翼翼地浇铸铁水。待铁水凝固后,拆除外范,清除狮子腹内的胶泥并精心打磨,一件伟大的作品才算大功告成。

       中国的冶铁业出现在春秋时代,大约是公元前557年到前537年。铁器的铸造和使用,是古代科技的一个飞跃。但在当时,铁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直至汉朝以后,才掌握了较高的炼铁技术,这时的铁制兵器才真正的取代了青铜兵器。

       我国在夏代已能用石范铸造青铜器,但石料不易加工,也不耐高温,后来就逐渐开始改用泥范,这是我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时采用最普遍的方法。

       范,就是冶炼用的模子,现今我们常用的“模范”、“陶冶”、“就范”等词语,就是沿用了铸造业的术语。

       到了唐宋时期,用泥范铸造大型铸件有了快速的发展。如云南弥渡县的南诏铁柱、广州光孝寺铁塔、山西黄河蒲津渡铁牛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都是世界闻名的巨大铸件。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记述了两种浇注大件的方法:一是用多个行炉相继倾注(千斤以内),一是用多个熔炉槽注(万钧以上)。这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说是一种娴熟冶炼技巧和完密组织协同的工艺措施。就是在现代,要成功地浇注三四十吨重的大型铸件,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另一种铸造方法是熔模铸造法,也称之为失蜡法。是先用调好的石蜡制模,然后在模外敷上泥料制型,阴干后加热熔化蜡模,再将泥型送入窑内焙烧,烧成后即可浇注铁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就是采用熔模法铸造的。

       采用熔模铸造工艺精细,能铸造用一般方法无法得到的精密艺术铸件。

       为什么要费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铸造沧州铁狮子?据说,古时沧州濒临大海,常有海难发生。为避水患,便铸此铁狮,以雄狮镇遏海啸。

       也有人说,铁狮子本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后来坐在狮背莲花宝座上的文殊菩萨因庙堂的倒塌而损毁,只剩下铁狮子独自露天站立。再以后,人们认为狮子雄猛威武,可震慑海怪,于是就为之起名“震海吼”。

       令人遗憾的是,铁狮子历尽沧桑,逐渐腐损。资料记载:“清嘉庆八年三月,(铁狮子)因大风倒地,口吻、腹、尾俱残缺。”直到光绪十九年(1893)沧州

       铁狮子被重新立起。其后,因夏季涝雨,狮腿在积水中浸泡数月。

       为保护铁狮子,不少专家也费尽了脑筋。

       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在铁狮子

       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借以保护铁狮子。但专家们没想到的是,铁狮子所处位置低洼,积水不能快速蒸发扩散,导致亭内形成了一个潮湿高温的小气候,反而加剧了铁的锈蚀。1975年,有关部门便拆除了亭子。

       1984年,由于铁

       足部长期陷于土中,为了保护铁狮,有关部门便在铁旁侧建了一座台座。当用吊机起吊铁狮时,却造成铁狮全身42处破损。

      在吊装时,为防止铁狮的腿部受到挤压,就在铁狮内灌注了硫磺固合剂。吊装完成后,未及时清除硫磺固合剂,结果反而加速了腿部断裂。

       1995年,有关专家决定用铁管支撑铁。为了加固铁狮的四条腿,又在铁狮的腿内灌注了膨胀系数小于硫磺固合剂的炉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不料,这些混合材料遇雨水膨胀,再度使铁腿部裂纹恶化,又出现了数十处裂缝和残洞。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2000年的50年间,铁狮子历经四次维修。结果在专家的指点下,反而加剧了铁狮子的损坏。看来,专家不是万能的。专家的话,也不能盲信。

       铁狮子对面,有一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饱经沧桑存留千年的铁狮子千万不要在我们手中坍毁。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