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有座报恩塔

2006年6月,我从上海东海大桥奉调参与襄渝铁路施工。我们的施工地点在陕西省紫阳县高滩镇。在和紫阳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前去实地查勘时,在汉江支流任河的岸边,看到一座斑驳的砖塔。陪同我老周随口说,这塔是给一头土狗建的。
初一听,我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规模的一座砖塔,居然是为一头狗修建的,这岂不是笑话吗?
老周却肯定地说,这塔,叫报恩塔,是清朝时一个下江客商给一头狗修建的。
紫阳县报恩塔
塔,是东汉时期在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随之出现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最初,修建塔的主要作用是存放经卷、安放僧人骨殖;后来,人们又赋予塔以震慑妖邪、指引方向的作用。当然,也有人们借以登高望远、观赏景色的作用。可是,就为一条土狗修建一座高高的砖塔,却几乎闻所未闻。
这里肯定有故事。
紫阳县城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和四川的万源市接壤。这一带位处大巴山,万山重叠,连一块大点的平地也没有,百姓生活一直十分困苦。
作为汉江的支流,任河由渝入陕,在紫阳县城和汉江汇合,然后滔滔东去。
传说在清朝咸丰年间,一江浙客商乘船从汉中出发,顺汉江东流而下,船过紫阳,他又上岸收购了一些紫阳茶叶,当他在路边小铺里吃饭时,一只黄色的土狗出现在他眼前。这商人便从自己的碗里拨出点面条喂给这狗吃。
这位客商吃饱饭,又去附近的树丛里方便后,便朝自己的货船赶去。就在这时,那头黄狗又跑了过来,对着商人大声吠叫,还一个劲地咬拽着客商的裤脚。客商有些生气,心想,吃也给你吃了,你还找什么麻烦!于是就一脚踹开黄狗,匆匆登船起锚,离开了紫阳。两天后,货船到了白河城,客商突然发觉自己随身携带的银两不见了一半。他仔细地找遍了全船,都没有发现银两的踪影。客商再细细回想,除了在紫阳县上过岸,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货船。于是他连忙请船家原路返回寻找。几天后,他赶回紫阳,从原处上岸,寻找多时,除了在他曾经方便过的树丛里趴着一头死狗外,什么也没找到。正在客商顿足叹息之时,他突然发现死狗身下露出一截布条,竟是自己在身上捆绑钱袋的布条。客商连忙翻开狗尸,发现自己装有银两的钱袋就压在狗的肚皮下面。见到此,客商恍然大悟。原来那天离开紫阳时这条黄狗对着他狂吠,那是告诉他钱丢了。见到客商没有理会,这头土狗为了守护客商的钱财,就卧在钱袋上,宁肯活活饿死,也不离开一步。
客商深为这条黄狗的善心而感动,便用那些银两,修建了这座报恩塔,并立碑铭记。
百多年来,沧桑变幻,但黄狗报恩故事却在当地流传不息,人们都感念着这条黄狗的忠诚守义,以自己的行动传承报恩的美德。
1987年,汉江修建水库,紫阳县老城属于淹没区,全部都搬迁到水位线上,这座报恩塔也被重建于县城向阳镇贾家坪村任河的西岸边。
站在报恩塔下,仰望着这座高约20米的六角七级实心砖塔,心中感慨万千。区区一条土狗尚能因几口饭食而懂得知恩图报,何况人类!
知恩图报,是中华美德之一。恩有多种,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点化之恩等等。种种恩德,永远都不能忘!
生养之恩不能忘。父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恩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孝养父母,也是一种报恩,天经地义,是为人的本分。
救急之恩不能忘。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每个人都有危难之时,这时能伸手相助的人,难能可贵,一定要受恩不忘报。在这个世界上,锦上添花可喜,雪中送炭更可贵。
伯乐之恩不能忘。世间有才能的人很多,但能够发现并且重用人才的人,却不多。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容易遭人嫉妒,被人排挤压制。所以如果有人发现你的才能,并让你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那这伯乐之恩就永不能忘。
宽恕之恩不能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一生会犯种种错误。如果遇到宽宏大量之人,能够宽恕我们的过失,给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那就应该一辈子感恩人家。
引路之恩不能忘。“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引路人。没有贵人的指点,光靠自己误打误撞,往往万事难成,所以一定要记得感恩那些为自己指引方向的人。
陪伴之恩不能忘。要感恩那些能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永远不忘那无论是风雨如晦还是阳光旭日都和自己形影不离相濡以沫的人。
由犬及人,难道我们不能丛中得到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