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镇海吼

沧州铁狮镇海吼
小时看《水浒》连环画,从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发配到沧州的故事里,我知道了沧州这个地名。那时,总以为沧州座落在何等偏僻荒落之处。后来才知道,北宋时的京城开封离沧州并不十分遥远,大约一千里路。
到了石家庄,更时常听人念叨“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正定的菩萨赵州的桥”,说这是河北的“四宝”。便萌生了去沧州一看的念头,好在路程也只有240公里。
沧州,战国时先后属燕、齐、赵三国,秦代属巨鹿郡,汉时为浮阳县;隋代改为清池县,宋代为沧州,民国之初改沧县。
到沧州才知道,铁狮子并不在沧州市,而在旧州镇,还要从沧州往南再走20公里。这一带是大港油田,不远处就见红色的机器在不停地“磕着头”,那是外号“磕头虫”的抽油机正在抽取地下的石油。
到旧州镇,四望之处,果真是旧州,房屋旧,街道也旧。不过,这旧州镇也辉煌过,它曾是古沧州城所在地。这里老幼皆好习武,也就挣得了“镖不喊沧州”的远扬威名。传说,这里还曾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古战场,林冲也曾在这里守过草料场,在山神庙里杀过陆谦。
铁狮子在镇里的东关,被围在一圈砖墙里。
沧州铁狮子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铸铁文物,狮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重29.3吨。背负巨大莲花座的铁狮子昂首瞠目,毛发呈波浪状披垂至颈部,凛凛威武。仰视着这两层楼高的铁狮子,给人一种震惊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都说狮吼如雷,万兽皆颤伏。那还只是一般的狮子。如此巍峨如山的大狮子如若一张口,岂不惊天动地?
难怪清代文人在《铁狮赋》中就惊呼:“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归,抗潮汐于蜃楼”,真是对铁狮雄姿绝妙的描述。
狮身上有许多铸文。头顶铸有“狮子王”3字,腹内有隶书体金刚经。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由此得知,这铁狮子铸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也千余年了。
这件3万多公斤的铁狮就近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古人没有成百吨容量的大炼铁炉,就得将只可炼几百斤铁的几十个土炉子同时开炼按顺序先后连续浇筑,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没有统一周密的调度,没有高超的冶炼技术,没有精密的模具,就根本无法完成。
看说明,铁狮子是古人采用“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再看铁狮子身上果真处处都是泥范拼接的痕迹,据说为铸造这尊铁狮子共用了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泥范544块。就凭1000多年前的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之高超。
铁狮子的建造过程,大致上是先用胶泥塑出狮子的原型,再在泥狮上塑制外范,阴干后取下;然后再制作内型(就是将原大的胶泥狮刮去相当于铸件厚度的一层泥;最后将所有的外范组拼起来,再小心翼翼地浇铸铁水。待铁水凝固后,拆除外范,清除狮子腹内的胶泥并精心打磨,一件伟大的作品才算大功告成。
我国在夏代已能用石范铸造青铜器,但石料不易加工,也不耐高温,后来就改用泥范,这是我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时采用最普遍的方法。
范,就是冶炼用的模子,现今我们常用的“模范”、“陶冶”、“熔铸”、“就范”等词语,就是沿用了铸造业的术语。
我国商代时期,就采用泥范铸造凿、锛、爵等小型工具和日用器具。商代中期发展到能用多个型、芯组成的复合范,铸造百斤以上的大型铜器。商代晚期的泥范结构更加复杂,体积更大,比如在铸造司母戊大鼎时,就由8块外范构成鼎身,用4块外范拼成鼎底,每条鼎足又由3块外范组成,反映了当时泥范铸造的高超水平。
到了唐宋时期,用泥范铸造大型铸件有了长足的发展。如当阳的铁塔,北京大钟寺的大钟等,它们的重量都有几十吨,都是世界闻名的巨大铸件。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记述了两种浇注大件的方法:一是用多个行炉相继倾注(千斤以内),一是用多个熔炉槽注(万钧以上)。这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说是一种娴熟冶炼技巧和完密组织协同的工艺措施。就是在现代,要成功地浇注三四十吨重的大型铸件,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另一种铸造方法是熔模铸造法,也称之为失蜡法。是先用调好的油蜡制模,然后在模外敷上泥料制型,阴干后加热熔化蜡模,再将泥型送入窑内焙烧,烧成后即可浇注铁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就是采用熔模法铸造的。
采用熔模铸造工艺精细,能铸造用一般方法无法得到的艺术铸件。
沧州人为什么要费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铸造铁狮子?据说,古时沧州濒临大海,常有海难。为避水患,当地便铸此铁狮,试图以雄狮镇遏海啸,并命名为“震海吼”。
也有人说,由于原坐在狮背莲花宝座上的文殊菩萨因庙堂的倒塌而损毁,铁狮子只好独自时期露天站立了。再以后,人们认为狮子雄猛威武,可震慑海怪,于是就起名“震海吼”。
令人遗憾的是,历尽沧桑也逐渐腐损。清代张嵒记载:“清嘉庆八年三月,(铁狮子)因大风倒地,口吻、腹、尾俱残缺。”
1957年,地方政府拨款修补了狮子的颈部和趾部,还修建了遮风避雨的凉亭。但由于见不到阳光,铁狮子反而锈蚀得更快,1972年将亭子拆除。1994年,铁狮子的左后腿上出现裂纹,以后开裂速度加剧,周身出现多条缝隙,四条腿酥裂尤为严重,只好用钢管支撑。
饱经沧桑存留千年的铁狮子可千万不要在我们手中坍毁。
2007年沧州又有人出资铸造了一尊高7米、长8米,重约100吨的铁狮子。不过,新狮子虽比原狮子高大,却毫无神韵。
不管怎么说,还是做了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