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兰山觅贺兰石

(2017-02-12 22:43:03)

九州撷趣之五

 

贺兰山觅贺兰石

 

 

少时读古诗词,最令我热血沸腾的就是岳飞的《满江红》,其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让我知道了贺兰山。那时,我也曾梦想到贺兰山下跃马扬鞭驰骋一番。但后来才知道,岳飞一生都没有到过贺兰山。

岳飞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那时候贺兰山属西夏国的势力范围,岳飞满怀豪情要踏破的贺兰山,指的只是河北境内燕山一带,岳飞在他的词里把贺兰山泛指边塞。

不管怎样,贺兰山已经在我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前些时日,我去了银川市。自然,也就有了登临贺兰山的机会。

贺兰山觅贺兰石
贺兰山觅贺兰石
 

贺兰山位于银川市北面。贺兰山在蒙语中的意思是黑色的骏马,它南北连绵180公里。贺兰山的西面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东面是黄河和银川平原,它就象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抵御着沙漠的东进,保护了宁夏平原大片的绿色。宁夏人都说:黄河是母亲,贺兰山是父亲,没有母亲乳汁的哺育,没有父亲那宽阔的身躯遮挡风暴流沙,就没有河套平原这片“塞上江南”。

历史上的贺兰山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春秋战国时,羌戎部落在此地游牧。西晋时,居住在漠北的匈奴人南迁,其中一个叫贺赖的部落,在这一带群山中游牧,贺兰山也以此而得名。隋唐时,这里成为突厥人和回纥族人的游牧之地。1038年,也就是北宋仁宗时期,党项族人李元昊在此建立夏国,建都于兴庆府(即今银川市)。因其在中原西方,故宋人称之为西夏。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所灭。

元朝时,此地成为吐蕃族的一部分。清代康熙年间,朝廷念蒙古将领和罗理归顺清廷及出征西藏、青海有功,划贺兰山以西为牧场,将其所属部落列入内蒙古49旗之列,称之为阿拉善额鲁特旗。

在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30多公里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贺兰山岩画等。这一带峰峦叠障,林木葱郁,在西夏时就已辟为避暑之地。

汽车出银川市,远远地就看见了西边那阳光下的贺兰山。青蓝色的巍巍峰峦起伏,绵延如垣;东看宁夏平原,却又是另一番平和旖旎:沃土万倾,河渠纵横,彷佛来到江南水乡。

车行40多公里,开始进山。朋友指着前面一个山坳说,拜寺口双塔就在那儿。远远望去,那亭亭玉立、挺拔俊美的双塔就像两个相距百米的姊妹矗立在荒凉的山口旁。

贺兰山觅贺兰石
  登上千年古塔,伏栏远眺,只见黛绿色的贺兰山一片静谧。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12278月(南宋理宗绍定六年),西夏国抵挡不住蒙古骑兵十多年的围困,西夏国王李睍被迫献城投降。这天,也是成吉思汗去世后的第三天。

凶残的蒙古骑兵彻底洗劫了这座繁华的西夏王城,几乎所有的西夏文化全部毁于一旦,李姓西夏皇族更无一幸免。从此,西夏国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佛祖寺这个谈经说佛的清静地,也顷刻间灰飞烟灭,想来令人唏嘘嗟叹。如今,只剩下这对曾经见证过一个王朝鼎盛和没落历史的双塔还默默地守候在这无尽的荒凉中。

从塔上下来,到出售工艺品的小摊旁浏览,看到小摊上摆满了一种紫色和豆绿色相间花纹的石头饰品。拿起端量,只见石质均匀细腻,有的夹杂白色纹理,摸起来润腴爽滑,手感温馨。尤其是造型不规则的石饰上那有如神来之笔的一道道似乎不经意的凿痕,给人一种彷佛来自大山深处的神秘感。摊主热情地介绍说:“这是贺兰石,是贺兰山的宝石!”

当我喜滋滋地捧着一把贺兰石饰品上车时,朋友笑着说:“这玩意山上多得很。你看它的纹理色彩,象不象迷彩服上的花纹?贺兰石做成的砚台很有名,磨好墨后再盖上盖,三天都不会干。历史上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贺兰山觅贺兰石


听了朋友这一番介绍,我突然萌出一个念头,来贺兰山自然就应得到贺兰石!朋友说,要捡贺兰石就要去滚钟口的“笔架山”。可这样一来,就没时间看贺兰岩画了。

但我态度坚决,宁觅一石,别无它求!

我见过缤纷的雨花石,通透的水晶,润腴的和田玉,鸟亮的煤精石,艳丽的菊花石,更有“瘦漏透”的太湖石和灵壁石,这些绝妙的天地精华都曾使我嗟叹,但我都没有想到收藏它们。可当我看到贺兰石时,它的腻润柔温和朴实无华却一下子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细细品玩着,彷佛就是一件突来的无价珍宝,久久不愿放下。

汽车调转方向,朝滚钟口风景区开去。我也顾不得浏览贺兰美景,心里就只想着一定要寻觅到一块贺兰宝石。

汽车翻过一座山梁,在一个荒凉的陡坡前停下了。

贺兰山觅贺兰石    这就是滚钟口。西夏皇帝李元昊曾在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避暑行宫。明清时期,这里又依山随势建造了多处庙宇楼阁。

登山南望,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那就是“笔架山”。

从笔架山沿山路向西,走约三个小时,就到了小口子沟,贺兰石就出自那里。

可惜,路口有人把守,不让我们再进半步。那脸色黝黑的看守说,如今贺兰石名声越来越大,价格疯涨。政府为了保护储存量本来就很少的珍贵资源,规定每年限量开采。那看守还说,现在盗采贺兰石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半夜上山用炸药盗采贺兰石,使得贺兰石资源被严重破坏。由于是破坏性开采,被炸碎的贺兰石碴已失去了利用价值。

日已西斜,朋友催我下山。走了大半天崎岖山路,就这么看着贺兰石而得不到,连呼遗憾。最后,我只好带着看守送给我的几粒没有什么价值的贺兰石碴,不情愿地离去。

返回的路上,朋友说,关于这贺兰石还有一个传说。

说是古代有位美丽的公主叫坦依·贺兰,她不顾家族的反对,毅然与心爱的武士阿拿结为夫妻。后来,阿拿被人杀害,坦依·贺兰守护在爱人的身边,日夜祈祷,流下的眼泪滴在石头上,浸润出清秀莹润的彩色,最后她也死在爱人身旁。为纪念坦依·贺兰和阿拿的爱情,人们将这美丽的石头称为贺兰石,并把它做为爱情的信物和吉祥的象征。当地人都相信贺兰石是极有灵性的石头,认为贺兰石不但能达成自己的愿望,还能够改善人的运程。

爱石之心,古已有之。当地的人们多把贺兰石项坠作为吉祥物挂在项间,以祈求平安幸福;女子多将美石装饰在身上而更增美丽;大漠武士则将贺兰石镶嵌在自己的刀柄马鞍上,显示力量和勇气。我还见到一种用贺兰石精雕而成的园形饰物,镂空雕着兽头。这是别在腰带上的饰物,人们用它来避邪。

当今盛世太平,赏石作为欣赏和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赏石如同赏月、赏水、赏茶、赏壶,它不仅是诗人吟咏的题材,也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文化,一种高雅的心态修养。“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观赏石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珍贵艺术品。赏石的角度有大有小,大者巍峨恢弘,如泰山之雄浑挺拔,黄山之巍峨奇妙,武陵源之奇巧峻拔,桂林诸山之俊秀灵气;而小者则可小到掌中乾坤、案几山河、庭院神韵。观石可陶冶情操,丰富情趣,它把大自然的美融进了人们的心田。

共和国原副主席董必武曾来宁夏,见到贺兰砚,大加赞赏,题诗曰:“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有人说:乐山者仁,乐水者智,我加说乐石者寿。因为石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质形态,从中依稀可感受到远古的信息。我爱登山,所以我豁达;我爱赏石,所以我希望我寿。

藏石观石,养心怡情,能增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何乐而不为?

虽然没去看贺兰岩画,可看着手上的贺兰石,满足了。

贺兰山觅贺兰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