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砂挂(精磨)光圈不良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2019-04-10 17:34:47)
标签:

光谱

砂挂

光圈不良

研磨

外观不良

分类: 加工
光学零件的高速砂挂工艺是指用金刚石固着磨料来磨削玻璃。可以用线接触的方式,如同CG那样,进行范成法加工;也可以用面接触的方式,用金刚丸片进行砂挂,我司现在主要采用此种模式。

砂挂加工原理

砂挂的目的

一方面使工件表面的凹凸层深度和裂纹层深度减少,即达到零件要求表面的粗糙度(外观);

另一方面使工件表面曲率半径的精度进一步提高,保证零件达到抛光前所需要的面形精度(光圈),尺寸精度(中心厚度),因此,从砂挂的目的可以分析出砂挂的重点控制项目是:光圈、中心厚度、外观。

人们往往认为,砂挂表面粗糙度愈小,对抛光越有利,其实这不完全正确。衡量砂挂表面结构,主要有两项指标:裂纹层深度和凸凹层深度、裂纹层深度决定抛光要去除材料的厚度,影响抛光时间;凸凹层深度决定抛光模釉化程度,直接影响抛光速率。

抛光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抛去凸凹层,然后抛去裂纹层,从抛光第一阶段开始,抛光模与工件表面凸凹层峰顶接触,这时抛光玻璃表面承受相当大的单位压力,同时表面的凹坑,使抛光液能充分进入整个表面,因此抛光效率较高。随着抛光过程的继续,抛光模与工件表面接触面积增加,工件所受单位压力减少,同时抛光液在工件表面的附着能力降低,因此抛光过程减缓。当抛光进入二阶段达到裂纹层时,整个工件表面与抛光模完全接触,抛光过程趋于稳定化,这时抛光模开始釉化,随着抛光的继续,釉化加剧,抛光效率降低,釉化程度取决于第二阶段的持续时间,所以第二阶段的抛光时间取决于裂纹层深度的大小,因此砂挂后的表面应具有较小的裂纹层深度。

综上,砂挂的工件表面结构应具有较小的裂纹层深度和较为粗糙的表面。因为砂挂表面的裂纹深度,决定了抛光的去除量,所以工件表面的裂纹深度应成为评价砂挂表面质量的主要指标。

研磨砂目、伤痕、裂边等外观不良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包含:低光圈、高光圈、中低、中高、塌边、沟边、椭圆、错面、变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近红外光介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