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文言文翻译
(2019-06-13 13:34:04)分类: 教学 |
假期文言文翻译
【译文】
1、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2、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2、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言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作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了书中的教诲。
3、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3、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别人不方便。
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
4、【原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4、【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
5、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5、【原文】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饰躬若壁,唯恐有瑕疵也。
5、【译文】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唯恐作错事而使自己终身抱憾。
6、【原文】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子贡之无谄,子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6、【译文】遇到有人冒犯,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遭横逆时的自处之道。贫*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这是君子处贫穷中的自守之法。
7、【原文】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渐矣。
7、【译文】
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不如自己,就应该知足。
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自己渊博,就应该惭愧。
8、【原文】
8、【译文】
9、【原文】
9、【译文】
10、【原文】
10
11、【原文】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12、【原文】
12
13、【原文】
13、【译文】
14
14
15、【原文】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15、【译文】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16、【原文】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16、【译文】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言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作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了书中的教诲。
17、【原文】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17、【译文】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别人不方便。
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
18、【原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18、【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
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19、【原文】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饰躬若壁,唯恐有瑕疵也。
19、【译文】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
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唯恐作错事而使自己终身抱憾。
子贡之无谄,子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20、【译文】遇到有人冒犯,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遭横逆时的自处之道。贫贱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这是君子处贫穷中的自守之法。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渐矣。
21、【译文】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不如自己,就应该知足。
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自己渊博,就应该惭愧。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22、【译文】富贵容易招来祸患,一定要诚恳宽厚地待人,谦逊恭敬地自处,才不致发生灾难。人一生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长久延续。
23、【原文】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24、【译文】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尽饱暖,而精神却昏昧怠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忍受饥寒是人们所不乐意的;可是,饥寒却能策励志气、抖擞精神、强健骨气,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25、【译文】在愁闷烦恼中,要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心情才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环境里,要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才能象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26、【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27、【译文】
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恶之念,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也不难做出来;所以,淫是一切罪恶行径的开始。
28、【原文】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寡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28、【译文】
遇到突发的事情,一定要仔细地思考,慎重地处理,以免事后反悔。
家中不幸起了瑕隙,必须尽量忍让,委曲求全,不使过去的情感遭受破坏。
29、【译文】行善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能讲一个“让”字,人人都可以做到。
处世的道理何止千万,只要作到一个“敬”字,就能使诸事规范起来。
30、【原文】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已。
30、【译文】
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对是错,还不能确实知道,哪还希望知道他人的对错呢?
古人过去所做之事是得是失,暂且不要评论,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31、【原文】
31、【译文】
32、【原文】
32、【译文】
33、【原文】
33、译
34、【今译】
35、【今译】
36、【原文】
37、【今译】
39、【今译】
40、【今译】
41、【今译】
42、【原文】
42、【今译】
43、【今译】
44、【原文】
44、【今译】
45、【今译】
46、【今译】
47、【今译】
48、【原文】
48、【今译】
49、【今译】
50、【原文】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译文】
50、心空事自空,好象根拔而野草不再生;逃避世事不逃避名声,好象腥膻依然存在仍旧招来蚊蝇。
51、【译文】说人好话太多,就不考虑他真正的好坏;过激的话太多,就顾及不到利害得失。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52、【译文】贪图钱财的人,尽管富有,但是精神贫乏;知足常乐的人,尽管贫穷,但是精神充实。身居高位的人,外表潇洒安逸,实则精神疲劳;地位低下的人,身体劳苦不堪,但精神安逸舒畅。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53、【译文】安详稳重是处事第一法则,谦虚退让是保身第一法则,涵养宽容是待人第一法则,潇洒超脱是养心第一法则。
54、【原文】沾泥带水之累,病根在一“恋”字;随方逐圆之妙,便宜在一 “耐”字。
54、【译文】拖泥带水,反受其累,病根在一个“恋”字;随方逐圆,处事自如,奥秘在一个“耐”字。
55、【译文】神人的话深奥,圣人的话简约,贤人的话明了,众人的话繁多,小人的话狂妄。
56、【原文】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56、【译文】忌讳贫困的人最终死于贫困,是因被好胜之心所驱使;忌讳疾病的人最终死于疾病,是因被畏惧之心所蒙蔽;忌讳愚蠢的人最终死于愚蠢,是因被痴枉之心所遮掩。
57、【原文】两刃相迎俱伤,两强相敌俱败。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我害人。
57、【译文】两件兵刃相迎,都要损伤;两人强手相敌,都将败亡。
我不害人,人就不害我。人所以害我,是因为我害人。
58、【译文】不要埋怨我不如人,不如我的人很多;不要夸奖我比人强,比我强的人更多。
59、【原文】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59、【译文】
仪态要严肃庄重,思想要悠闲安定,表情要温文尔雅,气色要平和近人,说话要简明徐缓,内心要光明磊落,度量要宽宏阔大,意志要果断坚毅,谋划要细致周密,处事要妥善适当。
60、【译文】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
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
61、【译文】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
62、【原文】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62、【译文】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要有礼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63、【原文】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63、【译文】要制服外在的邪恶,必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恶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来的横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那么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64、【译文】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慎独功夫。
65、【原文】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65、【译文】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随便大发脾气,更不可以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过错不好直说,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无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谆谆善诱,就像春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暧流一般能融化冻如石块的严冰。充满和气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66、【原文】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66、【译文】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针炙医药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伤害,走向失败之途。
67、【译文】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68、【原文】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设法离去。交友要选择,而不可太泛滥,那此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69、【译文】在动乱局势中,要把握自己,站稳立场,才不致于被狂涛巨浪所吞噬。处身于姿色艳丽中,要眼光辽阔,把持情感,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当事情发展危险时,要急流勇退,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70、【原文】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则怨尤自清。
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70、【译文】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71、【译文】不要在高兴时,不加考虑,随便对人许诺;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不要在疲劳时,放任疏懒,做事有始无终。
72、【原文】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
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72、【译文】人之常情,听到黄莺婉转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就讨厌;看到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草就想铲除。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爱憎来判除。其实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黄莺悦耳也好,青蛙烦人也好,都是在抒发它们的情绪;不论花朵的绽放,也不论杂草的生长,何尝不是在舒展它们的生机呢?
7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73、【译文】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
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74、【原文】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74、【译文】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必能飞得很高;一棵早开的花木,败落时凋谢得很快。
只要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事功的念头。
75、【原文】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75、【译文】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76、【原文】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76、【译文】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77、【原文】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77、【译文】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肯让贤,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做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富贵,甚至对人进行倾诈。这三种妒忌,是人的极大耻辱。
78、【原文】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今子弟受父兄之责也,尚有所不堪,而况他人乎?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语不止全交,亦可养气。
78、【译文】指责他人应该含蓄,切忌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委婉,不应过于直截了当;应该含糊,不应过于认真。现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的指责,还有不堪忍受的,更何况他人呢?孔子说:“忠告应该善于说出,不可以时应该立刻停止。”按照这句话去做,不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79、【原文】人事者,事由人生也;清心省事,岂不在人!
79、【译文】所谓人事,就是说事情由人而生的。那么清心省事,不是也在于人么?
80、【原文】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畜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80、【译文】有始无终,是修业的大敌;前缓后急,是做事的大敌;心浮气躁,是养性的大敌;疾言厉色,是处世的大敌。
81、【译文】提出建议有四大困难:审度他人、审度自己、审度事理、审度时机。一有审度不周之处,事情就一定不会成功。
82、【原文】仁厚、刻薄,是修养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
82、【译文】仁厚与刻薄,是修养的关键;行与止、言谈与沉默,是祸福的关键;勤劳与懒惰、简朴与奢侈,是成败的关键。
83、【译文】作本色人,说真心话,做合乎情理的事。
84、【原文】饭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思就做。
84、【译文】饭不要不嚼就咽,路不要不看就走,人不要不加选择就交往,话不要不想就说,事不要不思虑就做。
85、【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86、【原文】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86、【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87、【原文】
——王昶
87、【译文】
88、【原文】
88、【今译】
89、【今译】
90、【原文】
90、【今译】
91、【译文】想要担当重任,必须诚实淳厚。
92、【原文】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92、【译文】、看到的期望不可不远大,然而要实现它也必须衡量自己的力量循序渐进。若期望太高而实力不足,恐怕终究会带来失败。
93、【原文】薜文清曰:英气最害事,浑含不露圭角,最妙。
93、【译文】薜文清说:英气逼人往往最容易坏事,深沉含蓄,不露锋芒,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94、【原文】把念头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94、【译文】使自己的心志纯净专一,还有什么样的义理不能领悟;树立崇高的理想,发奋努力,不断进取
95、【原文】居家之病,曰饮食、曰土木、曰争讼、曰玩好、曰惰慢,有一于此,皆能破家。其次贫薄而务周旋,丰余而尚鄙啬,事虽不同,其终之害,或无以异。
96、【译文】居家生活的大忌,主要是饮食奢华浪费、大兴土木、与人打官司、玩乐无节制、懒惰傲慢等,只要沾上其中任何一种,都能够导致家庭破败。其次还有两种情况也应该提防;一是家境贫寒却热衷于交际应酬,大操大办讲排场;二是家境富足却十分吝啬小气。这两种情况尽管不一样,可是带来的危害却都不容忽视。
97、【原文】
97、【译文】
98、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98、译文
99、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99、译文
100、原文
100、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