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期文言文翻译

(2019-06-13 13:34:04)
分类: 教学

假期文言文翻译

 1、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1、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2、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2、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言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作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了书中的教诲。
3、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3、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别人不方便。
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

4、【原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4、【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
5、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5、【原文】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饰躬若壁,唯恐有瑕疵也。
5、【译文】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唯恐作错事而使自己终身抱憾。
6、【原文】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子贡之无谄,子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6、【译文】遇到有人冒犯,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遭横逆时的自处之道。贫*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这是君子处贫穷中的自守之法。
7、【原文】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渐矣。
7、【译文】

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不如自己,就应该知足。

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自己渊博,就应该惭愧。

8、【原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8、【译文】

    有真才的人必定含而不露,就像浑金璞玉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显露出来;做学问一定不能有所间断,要像行云流水一样,日复一日不断取得进步。

9、【原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9、【译文】

    多行善事的人家,必然给子孙带来福泽;多行不义的人家,必然给子孙带来祸殃。由此可知广行善事以造福后代,称得上深谋远虑。贤能的人广积财货,就会消磨意志;愚笨的人广积财货,则会犯下更多的过失。由此可知积累财产留给子孙,实在贻害万穷。

10、【原文】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10  、【译文】    一句话说错了就足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严守其口如同护持花瓶一样,生怕其落地破碎;一件事做错了就足以遗恨终身,所以古人约束修持自身如同保护白玉一样,生怕沾上污秽。

11、【原文】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11、【译文】性情浮躁,耐不得一点麻烦,是做人的大忌;宽容忍让,甘愿自家吃亏,是处世的最好办法。

12、【原文】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12  、【译文】只责备自己而不责备别人,这是消除怨恨的好办法;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别人,这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13、【原文】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13、【译文】

    人的精神通过眼睛可以传达出来,眼睛有眼皮,眼皮闭上便可以蓄养精神;世间有许多祸事都出自人的口舌,口舌外有嘴唇,嘴唇常常合起来就可以防止惹祸。

14  【原文】

    事当难处之时,只退让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

14 【译文】事情到了难以处理的时候,只要能够做出小小的让步,就很容易解决;事情到了将要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有所松懈,就很可能前功尽弃。 

15、【原文】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15、【译文】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16、【原文】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16、【译文】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言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作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了书中的教诲。

17、【原文】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17、【译文】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别人不方便。

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

18、【原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18、【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

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19、【原文】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饰躬若壁,唯恐有瑕疵也。

19、【译文】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

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唯恐作错事而使自己终身抱憾。

 20、【原文】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子贡之无谄,子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20、【译文】遇到有人冒犯,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遭横逆时的自处之道。贫贱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这是君子处贫穷中的自守之法。

 21、【原文】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渐矣。

21、【译文】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不如自己,就应该知足。

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自己渊博,就应该惭愧。

 22、【原文】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22、【译文】富贵容易招来祸患,一定要诚恳宽厚地待人,谦逊恭敬地自处,才不致发生灾难。人一生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长久延续。

23、【原文】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24、【译文】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尽饱暖,而精神却昏昧怠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忍受饥寒是人们所不乐意的;可是,饥寒却能策励志气、抖擞精神、强健骨气,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25、【原文】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25、【译文】在愁闷烦恼中,要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心情才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环境里,要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才能象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26、【原文】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26、【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27、【原文】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27、【译文】

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恶之念,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也不难做出来;所以,淫是一切罪恶行径的开始。

28、【原文】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寡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28、【译文】

遇到突发的事情,一定要仔细地思考,慎重地处理,以免事后反悔。

家中不幸起了瑕隙,必须尽量忍让,委曲求全,不使过去的情感遭受破坏。

 29、【原文】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行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29、【译文】行善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能讲一个“让”字,人人都可以做到。

处世的道理何止千万,只要作到一个“敬”字,就能使诸事规范起来。

30、【原文】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已。

30、【译文】

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对是错,还不能确实知道,哪还希望知道他人的对错呢?

古人过去所做之事是得是失,暂且不要评论,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31、【原文】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冲,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31、【译文】   遇到错综复杂、繁难无绪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才能;遇到众人都趋之若鹜,风行一时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操守;遇到艰难险阻,可以考验我的思维能力;遇到打击和挫折,可以考验我的毅力;遇到毁谤和侮辱,可以考验我的度量。

32、【原文】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懒人。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意时,要越加谨慎。

32、【译文】   为人处事决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决不能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决不能仿效轻浮狂妄的神态,决不能做一个懒惰颓废的人。在最忙碌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事情最紧急迫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谨慎行事,以免乐极生悲。

33、【原文】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33、译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

 34、【原文】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

34、【今译】    做善事容易,做了善事而逃避好名声就难了;不触犯他人容易,触犯了他人心里不计较就难了。为人处世,遇到有人对我蛮横无理,就要像走在灌木草丛中一样,荆棘挂住了衣服,只能缓慢前行小心地拨开荆棘就是了,荆棘也不是存心阻人啊!这样一来便能做到心中不劳累,而化解仇怨。

  35、【原文】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

35、【今译】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36、【原文】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37、【今译】    必须有出世者的宽广胸怀,才能入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受到尘世的各种利诱纠缠而使自己迅速堕落;必须有入世者的深刻体验,才能出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变得空虚无聊而使自己难以把持人生。

  38、【原文】    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39、【今译】    靠正道谋生的人都尽心尽力去做些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事,这使得世人都离不开他,老天爷自然也离不得他。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径。

  40、【原文】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40、【今译】    只要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么就立刻停下来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办妥时再停下来,那么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可能等到。 

  41、【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41、【今译】    有时候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应当适当宽缓一下,或许自然而然就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当事人十分恼怒,反而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么劝都不听从,不妨随他的便,不去劝他,他或许自己慢慢就会悔悟,不必要采用强制手段逼迫他听从,那样只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顽不化。

42、【原文】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42、【今译】    别人胜过我,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的话,别人不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下对我的怨恨;我胜过别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恐怕会给我降下难以预测的灾祸。

  43、【原文】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43、【今译】    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他的功业与德行同样是无法计算的。

44、【原文】    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44、【今译】    人生在世,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免重大的祸事发生。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不再怨天尤人。

  45、【原文】    正人之言,明知其为我也,感而未必悦;邪人之言,明知其佞我也,笑而未必怒。于此知从善之难。

45、【今译】    正派人的话,明明知道了为了我好,内心感激却未必高兴;奸邪人的话,明明知道是在奉承我,但听着十分顺耳,所以未必生气。由此可知听取忠言是多么艰难。

  46、【原文】    面有点污,人人匿笑,而已不知,有告之者,无不忙忙拭去。若曰:点污在我,何与若事?必无此人情。至告以过者,何独不然?

46、【今译】    脸上有个污点,别人见了都暗自发笑,而自己还不知道,一旦有人直言相告,马上就用手拭去。如果还说:「我脸上有污点,与你有什么关系?」就不合乎人之常情了。可是当别人指出自身的缺点错误时,人们的态度为何就不是这样呢?

 47、【原文】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旨从不忠不恕生出。

47、【今译】    事情过后议论别人,身在局外议论局内人,是做学问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在事后议论别人,往往将聪明人说得极其愚笨;身在局外议论局内的人,往往将困难的事情说得极其容易,这两种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诚、不宽容而引起的。

48、【原文】    人作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复,不可烦碎;代人作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复,耐得烦碎。

48、【今译】    人们在做事时绝不能够拖拉,不能够反复多变,不能够斤斤计较;可是替别人做事时,却特别需要耐得住拖延耽搁,耐得住反复多变,耐得住琐碎烦乱。

  49、【原文】    己所有者,可以望人,而不敢责人也;己所无者,可以规人,而不敢怒人也。故恕者推己以及人,不执己以量人。

49、【今译】    自己所具备的美德,可以希望别人也具有,但是不能强求别人具有;自己所没有的品德,可以规劝他人具有,却不能怪罪别人没有。因此待人宽容的人根据自己的心理来体察别人的感受,决不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衡量别人。

50、【原文】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译文】
50、心空事自空,好象根拔而野草不再生;逃避世事不逃避名声,好象腥膻依然存在仍旧招来蚊蝇。

 51、【原文】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51、【译文】说人好话太多,就不考虑他真正的好坏;过激的话太多,就顾及不到利害得失。

 52、【原文】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52、【译文】贪图钱财的人,尽管富有,但是精神贫乏;知足常乐的人,尽管贫穷,但是精神充实。身居高位的人,外表潇洒安逸,实则精神疲劳;地位低下的人,身体劳苦不堪,但精神安逸舒畅。

 53、【原文】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53、【译文】安详稳重是处事第一法则,谦虚退让是保身第一法则,涵养宽容是待人第一法则,潇洒超脱是养心第一法则。

54、【原文】沾泥带水之累,病根在一“恋”字;随方逐圆之妙,便宜在一 “耐”字。

54、【译文】拖泥带水,反受其累,病根在一个“恋”字;随方逐圆,处事自如,奥秘在一个“耐”字。

 55、【原文】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55、【译文】神人的话深奥,圣人的话简约,贤人的话明了,众人的话繁多,小人的话狂妄。

56、【原文】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56、【译文】忌讳贫困的人最终死于贫困,是因被好胜之心所驱使;忌讳疾病的人最终死于疾病,是因被畏惧之心所蒙蔽;忌讳愚蠢的人最终死于愚蠢,是因被痴枉之心所遮掩。

57、【原文】两刃相迎俱伤,两强相敌俱败。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我害人。

57、【译文】两件兵刃相迎,都要损伤;两人强手相敌,都将败亡。
我不害人,人就不害我。人所以害我,是因为我害人。

 58、【原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58、【译文】不要埋怨我不如人,不如我的人很多;不要夸奖我比人强,比我强的人更多。

59、【原文】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59、【译文】
仪态要严肃庄重,思想要悠闲安定,表情要温文尔雅,气色要平和近人,说话要简明徐缓,内心要光明磊落,度量要宽宏阔大,意志要果断坚毅,谋划要细致周密,处事要妥善适当。

 60、【原文】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60、【译文】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

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

 61、【原文】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61、【译文】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

62、【原文】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62、【译文】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要有礼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63、【原文】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63、【译文】要制服外在的邪恶,必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恶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来的横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那么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64、【原文】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

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64、【译文】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慎独功夫。

65、【原文】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65、【译文】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随便大发脾气,更不可以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过错不好直说,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无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谆谆善诱,就像春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暧流一般能融化冻如石块的严冰。充满和气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66、【原文】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66、【译文】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针炙医药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伤害,走向失败之途。

 67、【原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67、【译文】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68、【原文】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设法离去。交友要选择,而不可太泛滥,那此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

 69、【原文】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69、【译文】在动乱局势中,要把握自己,站稳立场,才不致于被狂涛巨浪所吞噬。处身于姿色艳丽中,要眼光辽阔,把持情感,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当事情发展危险时,要急流勇退,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70、【原文】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则怨尤自清。

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70、【译文】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71、【原文】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71、【译文】不要在高兴时,不加考虑,随便对人许诺;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不要在疲劳时,放任疏懒,做事有始无终。

72、【原文】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

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72、【译文】人之常情,听到黄莺婉转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就讨厌;看到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草就想铲除。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爱憎来判除。其实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黄莺悦耳也好,青蛙烦人也好,都是在抒发它们的情绪;不论花朵的绽放,也不论杂草的生长,何尝不是在舒展它们的生机呢?

7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73、【译文】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

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74、【原文】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74、【译文】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必能飞得很高;一棵早开的花木,败落时凋谢得很快。

只要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事功的念头。

75、【原文】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75、【译文】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76、【原文】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76、【译文】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77、【原文】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77、【译文】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肯让贤,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做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富贵,甚至对人进行倾诈。这三种妒忌,是人的极大耻辱。

78、【原文】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今子弟受父兄之责也,尚有所不堪,而况他人乎?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语不止全交,亦可养气。

78、【译文】指责他人应该含蓄,切忌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委婉,不应过于直截了当;应该含糊,不应过于认真。现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的指责,还有不堪忍受的,更何况他人呢?孔子说:“忠告应该善于说出,不可以时应该立刻停止。”按照这句话去做,不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79、【原文】人事者,事由人生也;清心省事,岂不在人!

79、【译文】所谓人事,就是说事情由人而生的。那么清心省事,不是也在于人么?

80、【原文】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畜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80、【译文】有始无终,是修业的大敌;前缓后急,是做事的大敌;心浮气躁,是养性的大敌;疾言厉色,是处世的大敌。

 81、【原文】进言有四难:审人、审己、审事、审时,一有未审,事必不济。

81、【译文】提出建议有四大困难:审度他人、审度自己、审度事理、审度时机。一有审度不周之处,事情就一定不会成功。

82、【原文】仁厚、刻薄,是修养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

82、【译文】仁厚与刻薄,是修养的关键;行与止、言谈与沉默,是祸福的关键;勤劳与懒惰、简朴与奢侈,是成败的关键。

 83、【原文】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

83、【译文】作本色人,说真心话,做合乎情理的事。

84、【原文】饭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思就做。

84、【译文】饭不要不嚼就咽,路不要不看就走,人不要不加选择就交往,话不要不想就说,事不要不思虑就做。

 85、【原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85、【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86、【原文】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86、【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87、【原文】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凌人。掩人者人亦掩之,凌人者人亦凌之。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唯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王昶

87、【译文】   人们有了优点,很少有不自夸的,有了才能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必然会掩盖别人的优点,自傲必然会看不起别人。掩盖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来掩盖他;看不起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他。所以春秋时晋国的“三郤”都被厉公所杀,西周时的管叔和蔡叔因叛乱而被诛,不正是由于居功自傲、争强好胜的缘故吗?所以君子不愿意表现自己,并不是谦让别人,而是嫌这样做会妨碍别人。假如真的能做到以暂时的屈从作为伸张,以推让作为获取,以示弱表现刚强,那么就很少有办不成的事。

88、【原文】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88、【今译】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

  89、【原文】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

89、【今译】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90、【原文】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90、【今译】    只要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么就立刻停下来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办妥时再停下来,那么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可能等到。 

 91、【原文】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91、【译文】想要担当重任,必须诚实淳厚。

92、【原文】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92、【译文】、看到的期望不可不远大,然而要实现它也必须衡量自己的力量循序渐进。若期望太高而实力不足,恐怕终究会带来失败。

93、【原文】薜文清曰:英气最害事,浑含不露圭角,最妙。

93、【译文】薜文清说:英气逼人往往最容易坏事,深沉含蓄,不露锋芒,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94、【原文】把念头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94、【译文】使自己的心志纯净专一,还有什么样的义理不能领悟;树立崇高的理想,发奋努力,不断进取

95、【原文】居家之病,曰饮食、曰土木、曰争讼、曰玩好、曰惰慢,有一于此,皆能破家。其次贫薄而务周旋,丰余而尚鄙啬,事虽不同,其终之害,或无以异。

96、【译文】居家生活的大忌,主要是饮食奢华浪费、大兴土木、与人打官司、玩乐无节制、懒惰傲慢等,只要沾上其中任何一种,都能够导致家庭破败。其次还有两种情况也应该提防;一是家境贫寒却热衷于交际应酬,大操大办讲排场;二是家境富足却十分吝啬小气。这两种情况尽管不一样,可是带来的危害却都不容忽视。

97【原文】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97【译文】  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

98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98译文 一般来说,涉世不深的人,所沾染的不良习惯也相对来说要少一些;而阅历比较丰富的人,所懂得的奸谋技巧也就比较多。所以想做一个心胸坦荡的君子,与其精明老练,熟悉人情世故,不如纯朴天真,做个诚恳正直的人;与其处处谨小慎微拘泥小节,不如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99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99译文 作为一个君子,内心的思想活动要像青天白日一样,没有不能让人知道的事情。而外在的才华却要像珍珠宝贝一样珍藏起来,不可轻易地让人知晓。 

100、原文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100译文     当一个人受到恩宠时往往伴随来的是灾难,所以得心快意的时候要想到早点回头;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也可能是另一种成功的契机,所以在不如意的时候不可以轻易放弃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