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建元款玉蝉

标签:
建元玉器2 |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人人都痴迷于玉器的时代!在<<礼经>>的影响下,汉代用玉制度得到空前发展,玉蝉也得到广泛流行,达官显贵佩带玉蝉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人们佩于腰间,意为"腰缠(蝉)万贯"、佩挂胸前取意"一鸣惊人"。
在古人眼里,蝉不食人间烟火、性高洁、饮露而生、是"清高廉洁"的象征。它有"祈福、增寿、好运"的功能。而它出土锐变重生,也是人们追求的"灵魂永存、羽化成仙"的美好意念!
汉代玉蝉可分为三类:一,佩蝉:顾名思义,即专门佩带于人身上以装饰和避邪而用的佩件。二,冠蝉:即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饰品。三,含蝉:是一种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葬品。区分这三种玉蝉的重要根据在于佩蝉头部有穿孔、冠蝉腹部有穿孔、而含蝉无穿孔。
汉代建元款玉蝉,白玉质,是供人佩带的玉器 (图:1、)长8.4cm、宽4.6cm、高3.2cm、重199.9克(图 6.
7. 8.) 。
玉蝉体大,握于手掌为"满手握"。蝉首头部对钻"v"形鼻孔,用于穿系便于佩带。两侧双眼刻线深而宽,悬高凸出,倍显眼珠效果。蝉冠部深刻浮雕八字形、额面对称线刻一组如意云气纹。双翅翼呈倒八字形,刻线深宽,翼肩突起,羽面用双勾线雕刻外轮廓和叠履翼片网纹。双勾线曲状婉转流畅,疏密均匀,无交接断续之处,阴刻细线如毛丝。头冠与背翼间深刻浮雕一心形如意,自上而下阴刻双勾云气纹和网纹。蝉尾双翼尖和腹尾尖形成"三尖",尖头锐利(图:
2. 3. 4. )。腹部从双眼边刻三角形阴线至胸部。翼缘宽而深,将胸、腹、翅显的十分醒目。
蝉腹中部刻惰圆形款章,阳刻边栏,章面阳刻篆字"建元"二字,建元为汉武帝刘彻的笫一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笫一个以年号开创纪年的皇帝(图:
5. )。
玉蝉采用圆雕工艺,雕工粗犷有力,刀刀见锋,游丝毛雕,刀工精准清晰,婉转流畅。玉面平整光洁,线条挺拔,翼缘像刀削一样,无一点崩裂和毛刀痕迹。玉蝉眼部、喙部、尾部特征表明,这是西汉中期制作的一件玉器、是工匠对玉蝉采用"汉八刀"工艺的精美结晶。其刀法左右对称,奏刀后左右两道线槽形成八字效果,简练、粗放、干脆利落,苑如八刀的工艺,造就了这种器形成为汉代玉蝉中最成熟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