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制冻石御玺一表章经史之宝

标签:
姚华冻石玺 |
姚华(1876一1930),号茫父,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岁(1904年)进士。曾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后任邮传部船政事主事兼邮政科长。民国后任贵州省参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姚华学问渊深,精文字学,音韵学,戏曲理论,在画坛无人出其左,梅兰芳、程砚秋等都尊其为师。他于同时代的陈寅生、张樾臣为世人称为刻铜三大家,其刀法老练、线条流畅、圆润秀丽,美观大方。
青田灯光冻石''表章经史之宝''御玺,为姚华于民国所制,众所周知,在清代无人敢私刻皇家御玺,否则,那是杀头之罪。民国以后推翻封建帝制,象征皇权的玺文和古诗句文,成为雕刻家对历史和文学含义的一种追求、欣赏和艺术的传承。
姚华刻''表章经史之宝''取材于清二十五宝中第十九枚御玺。据<<交泰殿宝谱>>述:''此宝作'以崇古训'之用,制度规定其'以崇古训',皇帝表彰古书籍等时,钤此宝,用于书册、字画等''。
这枚表章经史之宝为方形、高5.5厘米,边长10厘米,重1284克,取材青田灯光冻石(图 1.)。
此玺,印面光滑平整,玺面刻朱文,玉筋篆"表章经史之宝",右为汉文;左为满文(图 2.
3. 4. )。
印背无钮,背面分别用阴、阳文镌刻四枚篆书印章,即"鸣凤在竹"印底红色、"道德为师"、"道心一明月"、"性喜未见书",每枚印文及外部用隶书备注印文,黑色。印面左下上部阴刻"姚华"无栏字款,下部阳刻'茫父"长方形红色款章。玺背书刻俱佳、磅薄大全,遒劲古朴,技艺娴熟(图
5. 6. 7 .)。
玺料为青田石中冻石,即"灯光冻"。半透明、微黄纯净,质地细腻,温润柔和,就似存久的蜂蜜,凝固成块状(图 8. 9. 10.
),)在灯光照射下,灿若灯辉(图 11. 12. 13. 14.
)。此冻石枯竭,迄今无存,从古至今是镌刻家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宝,其价居诸石之首,贵比黄金。
姚华制'表章经史之宝"印章是件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作品,,它集历史、名人、文学、艺术交相辉映,既可把玩现,欣赏又可珍藏,撇开一切,仅此章料身价就可见一斑。
(此文为侄女待出国留学之际而作)
后一篇:汉代建元款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