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物的颜色与饮食

(2014-06-27 18:42:27)
标签:

健康

营养师

食品

美食

     

http://s7/bmiddle/003svK4ngy6Kb8CH6Foe6&690

      五彩缤纷是大自然展示自己的方式,颜色是外在表象,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来解读食物内在健康信息。食物与颜色是密切相关的,色、香、味、形是美食的四大要素。在这四个要素中,颜色排在首位,这是因为视觉是人类接收信息的最重要来源,所有天然健康的食物都拥有自然健康的颜色。而不同颜色的食物具有调节和改善心情的作用。所以烹饪食物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本身的颜色,下面介绍各种色彩对情绪的影响和相对应的主要食物

1、红色

这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强烈且有活力的颜色,给人以热烈、喜庆、祥和、食欲感,有助于减轻疲劳,并且有驱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擞,增强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满力量。如果在餐桌上有这类颜色的食物,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多吃几口,这样很容易为肥胖埋下隐患。当然,如果你食欲不佳,那么可以加一些红色食物到你的食谱里。

红色的食物不宜进食过量,会引起不安、心情暴躁、易怒,所以要适可而止!

代表食物:猪肝、樱桃、红豆、蕃茄、苹果、红枣、枸杞子、杨梅、草莓、山楂等。

2、绿色

绿色代表着明媚、鲜活、自然。有利于稳定心情和减缓紧张,与其他颜色的食物一起摄入则效果倍增。叶绿素是生命的颜色,如果没有叶绿素,生命就不会存在

自古以来,绿色的草本植物都被用作治疗的用途,足以证明绿色的确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功效。大部分蔬菜都拥有绿色的能量,可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度,有助于清理肠胃。心理方面,绿色的食物可舒缓压力及头痛等相关的毛病。

代表食品:菠菜、芹菜、花椰菜、芦笋、猕猴桃、绿茶等;

假如你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女士,要想生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那么请务必亲近绿色蔬果。因为绿色蔬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而叶酸已被英美等国优生学家证实为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如无脑、脊柱分裂等)的“灵丹”之一。

3、橙色

 橙色食物中有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有抗衰老功效。由于橙色接近光谱中红色的一端,所以橙色食物也有振奋作用        

橙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在人们心情灰暗或感到担心时能使他们振作起来。

代表食物有柑橘、芒果、胡萝卜、洋葱。

4、黄色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尤其适合作为早餐和盒饭的颜色。最能够增进食欲的莫过于红色与黄色的搭配,这两种颜色会让人感到非常“友好”,并且能过目不忘。

黄色的食物能帮助培养正面开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更可以强化消化系统与肝脏,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令皮肤也变得细滑幼嫩。黄色食物同时让人可以集中精神。

代表食物有土豆、玉米、香蕉和蛋黄等。

http://s7/bmiddle/003svK4ngy6Kb8LO7zgc6&690
5、粉红色

这种颜色象征爱和女性气质。在人们希望感受爱和温暖并变得温柔时,粉红色菜肴具有积极作用。

代表食物有桃子、玫瑰红葡萄酒和猪肉。

6、蓝色

蓝色能帮助减肥,蓝色代表着静谧、冷静,能产生一种安静的效果。减肥时不妨利用蓝色对心理的潜在暗示,使其成为一种有抑制食欲的简单方法。比如可以尝试将厨房装饰成蓝色,或者搭配一些蓝色的刀叉,这会对节食有很大的帮助。

蓝色的食物有镇定作用,但吃得太多也会适得其反,因为冷静过度会令人情绪低落,为避免失控,进食蓝色食物时,可以放点橙色的食物搭配食用!

代表食品:蓝莓是蓝色食品的佼佼者,被称为水果中的“蓝宝石”抗氧化冠军,

7、白色

  白色具有很强的能量,有助于激发创意或积极的想法。白色食品富含蛋白质等10多种营养元素,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可维持生命和运动,但往往缺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白色食品含纤维素及一些抗氧化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溃疡病和胃癌、保护心脏的作用。

代表食物有白菜、白萝卜、豆腐、牛奶、米饭、面粉和酸奶。

8、黑色

黑色可保护身心,令人沉着自信。黑色食品富含天然黑色素,研究表明,黑色素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调节血脂、美容护肤、温补五脏及食疗等特殊功能。除此之外,黑色食品所含的矿物质、纤维素、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微量元素铁的含量,都较其他食物更为丰富。黑色食品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若常食用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代表食物有黑米、黑芝麻和荞麦面。

http://s1/bmiddle/003svK4ngy6Kb8RaHXWf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