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0、阅读随想

(2022-12-02 08:34:23)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评《浅山笔记·青松岭和孙老四》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维):

播放《青松岭》的时候我还是个少年,这将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至今还有些印象,主题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能有电影看就是享受了,何况还是彩色的。

大厨博闻强识,不但记得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居然还在丁家沟访到了孙老四。从孙老四的生活变化,来反映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这需要如椽大笔,是一部人生大戏,大厨仅撷取孙老四卖冰菓、当群众演员、爱吃肥肉、即将成为搬迁户进城筹几个典型事件,高度概括了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起伏,思想转变,进而折射时代变迁,这是以小喻大,四两拨拨千斤,一滴水映出大狂澜。

从于家沟走到丁家沟,从字面上于变丁只少了一横,从笔法上大厨更变得空灵了,孙老四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

这一阵子大厨一直带我们转山转水游净月,估计到年底也出不来了,那18公里的漫道一站一站走一圈得工夫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悠悠:

文章采用碎片式结构,按时间顺序极有步骤。

有关孙老四,没有大段记叙或者描写,简单明晰的语言像极了铅笔素描,只那么斜斜的轻轻的几条线段,一个孙老四便跃然纸上了。

形象:

圆脸,粗脖儿,嘴巴一圈儿黑白两掺的胡茬

生计:

卖冰菓——群众演员——敲碎石——林场——保洁……

这是他人生的脉络和断断续续的走向。当群众演员那段应该是发着光的,或者也是他引以为荣的。毕竟是他人生中的“一种奇迹和荣耀”。今天讲起来也会嘴角上翘有些许的自豪感吧。

看来人生就像一棵树,在挺身向上生长的过程中,总有些枝枝叉叉或者旁逸斜出,却意想不到的构成了绝无仅有的独特风景。

起码从今天的文字中看孙老四,应该是这样的!这让我想到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女主角魏敏芝,只是一部电影,却给她指引了路径,从此改变了她人生朝向……

魏敏芝的意外成就了她的人生。而孙老四的意外,只是一颗石子投入波心,溅起一点水花之后又回归了平静。

有一句话这样说“机会就是在时间之流中,最好的一刹那。”

孙老四让“最好的一刹那”白白溜掉了。

 

塞外雪:

今天曹老师的《青松岭和孙老四》简洁明了的语言档案揭示了孙老四半生的变化轨迹,其实呢,孙老四由贫困到小康的路也不是太复杂,被导演发现的自豪到今天的保洁员的“转运 ”是唯一的命运亮点,万山大叔对面的两个雕塑人物是不是其中有一个是孙老四呢,那就光辉灿烂几辈子了。那种顺路来的偶然当然是一个人的荣耀,有多少人拼命围观漂泊也得不到那个机会,简直可以让人疑惑和羡慕如果自己也爱吃肉、矮胖、脖子粗实一点福气冲天的面相也会在电影里露把脸呢。不过孙老四的而今可能也有点遭罪,因为肉的长期喂养身体有点“三高”了,终日有点迷糊,这个症状真可以归结为被拍后遗症。看来“太富”也不见得是多大好事,稍微穷一点多吃菜少吃肉就不迷糊或者迷糊也得晚点。真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曹老师的“青松岭”给我带来的教训就是人生一定要谨慎有度,即使没福当不上群众演员也不要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健康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臻品啊。

 

泉水叮咚:

电影青松岭万山大叔的一句台词我还记得:“针鼻大的窟窿也能透进斗大的风啊!”由长影独唱演员边桂荣演唱的长鞭唉,那个一呀甩唉 ,叭叭的响唉…传唱了多年。

 

和平:

青松岭,长影经典作品。前后拍过两版,深受观众喜爱,电影主题曲至今耳熟能详。

第二版青松岭在净月潭有一处取景地,最初还是中学老师带领我们去净月潭附近采集药材的时候,讲给我们听的。记得采药活动翻山走沟,到过不少地方,可惜那些地名都没记住,只记得了农林两个字。那次采药活动最后,安排大家到取景地参观。曹老师今天的《青松岭和孙老四》,重新勾起我的回忆,感念。

孙老四是净月潭与青松岭有关的“活”景观,老师的笔触描摹出孙老四的方方面面,乡土气息浓郁,时代特征鲜明。这“活”景观或许是《青松岭》的延续。

 

小马扎:阅读随想

1、围绕着长春宝地的沟沟坎坎,曹老师用他那双瘦腿竟给转悠个遍。并且给每个山沟沟都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艺术色彩。像一件件颇有来历的艺术品,既生动美妙又有其独特的故事性,很耐人欣赏和寻味。

2、美不在于事物之本身,而在于其象征的东西。

3、今儿的主人公“青松岭”上有一出好戏。一组紫铜材质的雕像,生动再现了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经典片段。它象征着草根百姓竟也有超级荣耀的高光时刻。

4、这个跑冰菓买卖的平头小哥儿孙老四,在一次日常工作中撞上了自己的人生机遇。从此,丁家沟便出了个大人物,跑冰菓的小伙儿跑了龙套。后来,小伙儿在精神艺术层面不断修炼,不断追求,不断向更高处攀登。终有一天,使他的经典荧屏形象“万山大叔”登上了青松岭。这是一个耕耘者的劳有所获和无上荣光,同时又代表着智慧的长春人,赋予这座历史名城独有的温度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5、作家的精彩笔触和艺术表现手法,真是令人惊叹,叫人感慨有嘉。从容淡定,涓涓如流地写尽了一个群众演员的励志故事。

6、一个人的心灵财富,一定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而成的。一个作家酷爱精神劳作和文学艺术力的积聚,他每天不断生产美妙的文字,搜集人文故事,贮藏点滴的感受,日积月累地在他的内心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宝库,终于造就了一颗丰富的灵魂。把所看到的琳琅景致,所汲取的大益养份都倾注于这部伟大的《曹氏非小说》里——这是值得世人庆幸的,更值得浅山评论人为之喝彩的!

7、如果说像曹氏非小说版主曹利君老师这样的作家是一块钢铁,我想知道钢铁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华尔兹:

《青松岭》电影,六十多岁的人都有印象。主人公万山大叔,反面人物是钱广,“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的歌也都会唱。孙老四幸运,六十多岁的他,当年因为卖冰菓被选为群众演员,骄傲一辈子,有夸口的资本。

曹老师写了好几天的净月潭,孙老四是个重要人物了,住在丁家沟,拆迁要了一个90平的房子。真不错啊!一辈子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算是过上了幸福生活了。

 

新村:

《青松岭》这部电影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至今难忘。“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叭叭地响哎,……还能哼上两句,大叔扬鞭驱马的形象还在脑海里萦绕,故事情节早已忘却。

孙老四卖冰菓,有幸成为群众演员,这是他一生最大荣耀。

这位朋友从卖冰菓、敲碎石、林场临时工、小区保洁,一干就是几十年,吃苦耐劳,他是劳动人民的一员,也是值得赞颂的!

“形象上,孙老四圆脸,粗脖儿。几天没刮脸了,嘴巴一圈儿钻出的胡茬子,黑白两掺,看着就硬,肯定扎人。”如果做成雕塑,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如果再拍《青松岭》续集,孙老四肯定会成为名角,他的人生也会大放异彩!

 电影演员李仁堂也会自叹不如!

 青松岭打卡地,值得一游!

 

戚玉珠:

《青松岭》对我们这一代人再熟悉不过了,万山大叔,钱广,影片里的人物记忆犹新,片子外景在净月拍摄,六个小故事,记录着生活的片段,孙老四有经济头脑,那个时候就知道赚外快,利润还挺高,人民大街到净月靠蹬车那可是半个长春市了,幸运的是还当上群众演员,见了世面,最重要一点心态好,能吃苦,群众演员,做买卖,没有编,搬碎石,再后来当保洁,角色的转换,风风雨雨几十年,心宽体胖,爱吃肥肉,长相有点像她五哥,如今住进楼房,知足常乐,那就“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吧。

 

刘丽梅:

书香长春,

美文美作,

系列独特,

大师风范。


胡英兰:

青松岭与孙老四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年在拍青松岭电影时,孙老四才十几岁,他是为了卖冰菓才上山的,没想到当了群众演员,这也是他一生来值得炫耀的事。一部青松岭电影陪伴了我们这代人,那个“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的歌曲久唱不衰,让人们激发斗志,憧憬着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孙老四的一生过着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卖过雪糕,当过采石场工人,林研所临时工,又干过十几年的物业保洁员,但遗憾的是到后来也没有当上正式工人,晚年的孙老四有些胖,更像当年的“万山”大叔了,丁家沟要动迁了,以后要住楼房了,这对于他来说也算是好事情,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优雅:

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好多让我们回味无穷的影片,青松岭电影就是其一,在当年很受欢迎,那首主题歌,(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奔前方)至今回荡脑海,今拜读老师作品,方知道有些镜头是在净月拍的,当时影片群主演员孙老四还上过镜,这个人很幸运啊!在周边也算是个小名人了。能成为导游选中的群众演员,这位孙老四,定是个人物,爱说爱笑,活泼,勤劳,接受能力快,认知度高,从他骑车从市里进冰菓到郊区净月买,又从他动迁要房子,不要钱,还舍不得离开净月这块土地,都说明他是头脑灵活的人,如今老了,当年的模样不复存在,如果在从新拍青松岭电影,再也找不回,当年从电影院出来那种感觉了,那种满足,那种纯真,那种心情只留在心里,留在那个年代,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谢谢老师提笔写这篇非小说,勾起当年美好的回忆。

 

晓莉: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电影,戏剧。对《青松岭》这部电影记忆深刻。这是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当时反响强烈。主角人物熠熠生辉,记忆犹新。那“长鞭哎,那个一甩哎,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画面,歌曲,太震撼了!对演员也非常崇拜。常想自己要是在电影里出一镜头,哪怕是一名普通群众演员,也很棒。没想到,《青松岭》这部电影就在净月潭拍的,时间过得真快,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物是人非啊!只有山道这一边一组青铜人物塑像,手持赶车鞭子的万山大叔和旁边的三个摄影人,个个神情专注。一大两小的石头上,都镌刻着红漆书体“青松岭”醒目字样。可喜的是,老师还看到了当年饰演群众的一名小演员——孙老四,如今已有六十多岁了。为老师感到惊喜,这是多大的缘分。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这是我们吉林人的骄傲!在净月潭拍电影《青松岭》更是我们的自豪!老师能见到当年拍青松岭电影的群众演员,更是奇迹!

为老师的精彩小说点赞!为老师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寻根溯源点赞!谢谢老师!

 

淡淡香茗:

净月的山水风景不仅吸引来了中外游客观光旅游,还成了长影很多影片的外景地。孙老四还有幸在影片《青松岭》里当了一回群演,当年才十几岁的孩子,真是太幸运了。老师的美文又勾起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对于这部电影,记忆最深的是那首插曲,当年歌名好像是《长鞭一甩啪啪响》,后来改成《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了。还有影片里正反两个人物的代表,万山大叔和钱广,也是记忆深刻。片中讲述的是漏网富农钱广运用赶大车的权力试图引导村民走资本主义道路,老贫农饲养员张万山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与他作坚决的斗 争,揭露了他的真面目,教育了落后群众和只抓生产忽视阶级斗争的队长,最终取得斗争胜利的故事。

 

如果重拍这部电影,我想变化的不只是马车和万山大叔,也不只是孙老四的胖与瘦,还有影片里那个反面角色吧?,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发家致富,如果影片沿着这条主线发展,那情节和人物又该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呢?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

34、裘田这个人

35、毫无征兆

36、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37、净月山和净月潭

38、仙风与龙骨

39、丁家沟

40、丁家沟与日本房

41、玫瑰谷和户外运动

42、净月林海

43、步行漫道

44、青松岭和孙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