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云开日朗:世界总是循环往复
(2022-11-27 13:58:16)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丁家沟》
浅山评论家群
华尔兹:
在头条看别的文章的时候,曹老师的文章标题弹出来了,《丁家沟》,眼神一恍惚,以为是于家沟呢,一字之差。
哪个地方都有故事,再不起眼,如果要拆迁了,都会有有心人来拍照留存。
丁家沟,这个在蓄水建谭时,唯一留下来的小村子,也要不存在了。有一丝丝的不舍,但是又没有那么不舍。“简便的烂泥马路”,“愈发地萧索和破破烂烂”,看来是没有人居住了,要不然曹老师肯定会和他们唠扯唠扯。
胡英兰:
老师对净月潭周边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一定下了不少功夫的。这个丁家沟破旧的房舍,简便的烂泥马路,与美丽的净月潭有些格格不入,国家规划在退耕还林的范围内,已经要搬迁了。这个历史痕迹就要不复存在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个好机遇,一定拍些图片留作纪念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造了那些棚户区,建立了新家园,本是高兴的事,但对于丁家沟的老人们一定也有些不舍吧?以后只有在图片上看丁家沟的原貌了,破旧的马路与房屋,还有那满地的落叶。
和平:
从净月潭到丁家沟,历史文化深厚。
小河沿子河拦河筑坝蓄水的位置,就是腰站屯。正如老师所说,这里是从双阳到长春的中间,或者是从哪里到哪里的大车打尖的地方。中间也叫“当腰”,因此就有了带“腰”字的地名。
这些自然屯在净月潭形成之时,就都沉到潭底了。
“如果今日潜水入潭,这些曾经的屯落、大车店和车道,也许还会有迹可循。”读到这里,忽然一丝悲凉笼上心头,不禁为这些老乡担忧了起来。
其实,也不必担忧,不用悲凉。闯关东的先民们,哪里都可以开荒,哪旮瘩都能安家。这也许就是“开启山门的金钥匙”吧?
陈玉亭(网名111):
净月山下溪水流,拦蓄成潭淹田畴。隔山有幸留村落,退耕还林丁家沟。
淡淡香茗:
几天来,随着大厨的笔墨,我们不仅领略了秀美的净月景色,也重新回顾了净月的发展变迁,读着老师的文字,犹如一篇篇历史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也许多年以后,这些如散文诗般的文字,也会像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一样,流芳百世吧!
云开日朗(吕维):
丁家沟,
一个注定要消亡的村庄,
在这AAAAA景区内,
怎么能有她的容身之地?
不要伤感,
不要叹息,
这样的村庄
消亡了一批又一批。
留得住的是乡愁,
留不住的是过去。
过去的就过去了,
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
不要问那些
原著民的踪迹,
他们拿上补贴款,
早就住进了城市里。
也有的投奔外地,
但兜里肯定有笔
数目不小的积蓄。
一个上访户告诉我,
他得了三套住房,
还有两套门市房,
可还要四处上访
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反正现在有钱了,
就当到各地旅游去。
讨不到便宜也不搭啥,
这样的活法也很有趣。
可怜的是那些坐地户,
许多项目不能经营,
要保护珍贵的水源地。
好多青壮年进城务工,
村里只留下老弱病残,
给脱贫攻坚制造难题。
别了吧,丁家沟!
还这里一片新绿。
这里虽然也发生过许多
快乐忧伤的故事,
可是今后将人去楼空,
杳无踪迹,
没有三叔二大爷,
也没有七姑八大姨。
只有蝈蝈蛐蛐山叫驴,
还有那三道眉花喜鹊,
刺猬桦鼠骚狐狸。
该来的来,
该去的去,
这世界总是循环往复,
变动不居。
抺掉一个丁家沟,
于家沟会显得更美丽!
侯明祥:
原来伪满洲国成立后,长春作为“新京”,曾经提出建设一个可供五十万人口规模的水库,当时,算是雄心勃勃!
煮夫还是本着历史的真实,叙述了水库的来历。造福了当时的长春老百姓,这是不争的事实。
优雅:
改革开放,奔小康,过去的丁家沟似的好多村落,已不复存在,人们得到一定的补偿金,都获得一把开通幸福的金钥匙 ,住进了高楼大厦,或者就地解决住宅,安逸的生活在变化后的净月区AAAAA景点附近,欣赏美景,观净月山,游净月潭,时不时的回忆往事随风而去,那些记忆犹新的过去却刻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这都是生活痕迹的点点滴滴。
王克江:
这篇文章清楚利落的把丁家沟的历史变迁,人文延续交代的清清楚楚,使人不由得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升起强烈的前往一看究竟的欲望,好!
戚玉珠:
大厨有情怀,不仅仅是有闲情的游客,是带着使命做足功课观察周边的地理位置,住在于家沟,惦记丁家沟,周边的河,周边的山,周边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还展望未来的丁家沟会是什么样,净月潭有于家沟,丁家沟,大厨还会发现马家沟,牛家沟,顺着净月潭的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远远流长。
晓 莉:
净月潭——于家沟——丁家沟。丁家沟包括大腰站、小腰站、张家店、范家店、花家油坊等大大小小诸多自然村落。这些村落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时代变迁,都已不复存在。想考察,只能潜入净月潭底探秘了。这犹如一个美丽的传说,让我们留恋、思索,想往。我们神奇的大地,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居住的地方,有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谢谢老师不辞辛苦给我们带来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村:
净月潭是经过几十年的截流、开挖,不断扩大,成了长春居民的水源地。
大腰站等自然屯落,牺牲自我,放弃家园,成就了美丽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外游人的旅游胜地。
丁家沟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退耕还林,拆屋还山,开发出新的景点,未来的净月潭会更美!
大师深入于家沟探察,又为我们充实了有关净月潭的相关知识,真是辛苦大师了!
大师走到哪就写到哪,让我们共同分享其快乐,他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人,也留给后人许多借鉴资料,其功绩不可小觑!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
34、裘田这个人
35、毫无征兆
36、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37、净月山和净月潭
38、仙风与龙骨
39、丁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