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和平:不断升腾的享受
(2022-11-27 08:09:21)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笔记·仙风与龙骨》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维):
如大厨所言,净月一山应该是有仙的,净月之水也应该是有龙的。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嘛!
净月之山,山峦起伏,如果非要从中找个领导者,那就把观潭山当主峰好了,那里的碧松净月塔楼确实是显山露水,有些张扬!
天下名山僧占多,净月亦然。始建于1996年的北普陀寺晨钟暮鼓,香客不断,也是此山的一处胜景。山寺不算很高,掩映松柏林间,这或许恰是求仙问道的好去处。
大厨此文从大处著笔,东起长白山,西接科尔沁草原,最小的地域概念是喜都茶啊冲。看来真的是站高望远,想必是他写此文时,正站在塔楼之最高层,手里还拿着金钥匙向我们晃悠呢!
庄稼汉:
手持金钥启山门
叩问苍茫几度春
林海扬波和秀水
青峰响钟唤雄浑
长白握手科尔沁
喜都书山皆宜人
人间一轮无尘月
龙骨仙风震古今
华尔兹:
长春有净月潭森林公园,抚顺有萨尔浒风景区。净月潭有碧松净月塔楼,萨尔浒有秋水长天楼。
萨尔浒风景区原来叫大伙房水库。因唐朝的薛仁贵征东在此埋锅造饭,后来形成村落就叫大伙房村。1958年建成的水库就叫大伙房水库。水源来自长白山,这么说来,这两个地方是不是也沾亲带故了。
炎炎夏日,走在萨尔浒风景区的林荫大道上,空气是清新凉爽的。道路两旁都是黄绿色的松针,踩上去,像踩在超厚的地毯上,舒服极了。
登上秋水长天楼,看水面远处起伏的山峦,会有很多的遐想。
和平:
今日阅读浅山笔记《仙风与龙骨》,一股美的享受不断升腾。
“整座公园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地向西部科尔沁草原的过渡地带,以百平方公里人工林海环抱一潭秀水,无不印证着刘禹锡这位大师关于山水自然的哲学考量,山因潭名,水得山势,山水一体,相得益彰。”
“遥看林海,叩问苍茫,从历史的雄浑中,有这样一个人正在走来。
似乎边走边在翻开书卷,让我们看到他曾经工工整整地写下的留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风与龙骨一说,由此而来。陋室铭和净月潭在曹老师笔下的古今时空中巧妙的融为一体了。
龙骨挺立,仙风升腾。
优雅:
进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政府的英明领导,习主席的号召,还我大好河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祖国各地都有很大的变化,净月潭和净月山地理位置好,有山有水,有塔,经过修建后,可能变化很大很大。过去就听说这个地名,现在却建为AAAAA景区。
如此这般变化,再亲眼目睹,现当代被誉为“北国春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碧松净月塔楼作为其中之一的城市地标建筑。多么想成为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观光客之一啊!
淡淡香茗:
无论徒步还是旅游,老师眼里看到的风景就是和我不一样,对于净月的山水,我们普通人无非用秀美啊,壮观啊,广袤啊来形容一下,而在诗人作家的笔下,看到的不只是风景,还有从风景里正在走来的古代诗人,这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老师才是一眼千年啊!而对于普通游客我等来到净月公园,如果揣摩出塔楼碧松之外,还有“钥匙”的形状和寓意,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而我虽然去净月玩了好几次,都没能揣摩出塔楼和碧松之外的寓意,真真的是白去了啊。
陈玉亭(网名111):
净月潭山净月楼,文人墨客足迹留。欣赏国家五A级,期待举杯言酒斗。
胡英兰:
老师笔下的净月山水,有着神话般的色彩,碧松塔就像一把金钥匙,守护着我们这座春城。远看长白山,近观净月潭,灵山秀水,一脉相承,是我们家乡两颗耀眼的明珠。
徐艳丽:
读《仙风与龙骨》,取材净月山净月潭,立高站远,笔墨大气,由史渐近。几百字的文字,岂是对一座公园的描写,而是大气度的抒怀。欣赏、学习、点赞。
小马扎:
近两篇,作者笔力健雅有致。一笔与一划尽是妙文与奇思,且彼此交相辉映,融洽而又谐趣,真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风采。由此盛感文人对文明之重视,对艺术之神往,对文学有着更上一层楼的追求和尝试。
作者登临观摩净月山、净月潭这两处国家级城市名盛的所见所闻所感,其文采飘逸字字力透纸背,气势飒飒如风,如龙。此乃散文游记之神品,教人高仰神往,快意不已。
作品以刚柔而富有诗意的审美意趣,以优美而洗炼的笔调,老到地抒发了作者对好山好水的不舍和在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褒扬和思索。
回望历史悠悠岁岁,俯仰林海苍茫。从文化角度开启了此篇,以一种蕴含在心底带着柔情和温度的多味感触,来欣赏眼前这几处有着文学艺术色彩般的琳琅大景。也许这就是在游历名胜古迹中所感叹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最佳释义吧。
新村:
大师怀古颂今,挖掘出观潭山上碧松净月塔楼的灵气。
借用《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巧妙地赞美了净月山和净月潭。
这里即没有仙,也没有龙,但建成了五A级的国家森林公园,成了吉林长春的一张名片,名扬中外。
这是劳动人民巧妙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杰作,是留给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
大师登塔楼,观潭水,感慨万千,仿佛诗仙、词圣登临,向我们奉献了一篇优美的赞歌,也令我们赞叹!
戚玉珠:
大厨这两天把净月潭的风景展现在众人面前,如诗如画,跨越一千年前诗人也不过如此,大厨要是生在那个年代,没准诗文也会流芳万世,这完全有可能,没有恭维的意思,不信你们就好好品读昨天和今天的作品,毫不夸张的说,大厨与大师的距离也就咫尺吧。
晓 莉:
连续两天,老师大挥笔墨,豪情满怀,以大文学家的视角,登高望远,尽情抒怀。以古论今,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仙风与龙骨追根溯源。山因潭名,水得山势,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使我们对净月山和净月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为我们吉林人有这样一方宝地而欣慰、自豪。那方圆96.38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96%,被誉为“长春绿肺”,“森林氧吧”。那碧波荡漾的净月潭,那座“碧松净月塔”楼,那喷水池中翩翩起舞的美丽仙女等名胜风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谢谢老师!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
34、裘田这个人
35、毫无征兆
36、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37、净月山和净月潭
38、仙风与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