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末:一个不再轻易退场和隐身的人物——简析曹利君非小说人物特色
(2022-07-19 08:57:04)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文/璇沐瑶
这一系列,比起以前的是相当长了,长得有关主角粉笔末的一些细节,有些记不大清了。只是知道,对一个非小说人物,用这样的篇幅长篇累牍的进行叙写,是极少的(亦或是前所未有?)很难说这是功力使然?人物使然?还是创作背景使然?总之,非小说除了作者外,一个从始至终贯穿的灵魂人物是赵小丽,像粉笔末这样占用如此笔墨,还有情感的,读者不免会坐标到生活中去。
然而,文学作品人物的虚实,除非写作者传记,或者作者写自传,读者是无法真正知晓的,毕竟文学的虚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特别是专职作家,可以把并未经历过的事写出高仿真的效果来。所以无需做无用功。有些甚至作者自己都不一定清楚是怎么回事,作为读者,虽可能受文字表象影响会不由自主去揣测人物的真实性,但过度揣测则是对作品文学性的忽视甚至小小侵犯了。
何况作者与主角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随着本系列的延伸逐渐正常化,成为人生中很难得的一份至交了。于是就要说到这个人物在此系列起的作用了。首先按照最容易引人注意的事件发展过程来看,这个系列人物涉及到了婚外情,离婚,再婚等等社会现象。作者先通过自己与另一高知——粉笔末的情缘,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这也算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了吧。教会读者们该如何去正确看待和处理类似的事情。可惜的是,作为职场强人,粉笔末处理外面的事情干脆利落,但还是未能处理好婚内关系。当今职场高压下,又像粉笔末这么要强的人,要想两面都处理好,也真是个大难题。特别又是没碰对人。估计如果都如意的话,自己的健康怕也是要亮个大大的红灯。透过她的婚姻,我们会认识到当前的婚姻关系是处在一种内忧外患的境地,取得“合格证”再上岗的人是少之又少,而婚姻这门课又是如此难修,所以,处理不好实属正常。处理好了的,虽然万幸,大多也是付出了很多,或者牺牲了不少。只是像粉笔末丈夫自杀这种情况的还很少。这可能是映射到社会上抑郁自杀的人群。而粉笔末也因此带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即使后面有闫工的出现,也依旧是个谜。
离婚了的粉笔末找二婚自然正常不过,如今,有些地区离婚率高达48%,因此有了庞大的再婚市场。以粉笔末为代表的女性在二婚中的许多愁与乐,在作者的笔触中以个体性体现整体状况,让读者随着主角开始体会其中的苦辣酸甜,从而引起思考,更加理性或者更能从内心出发去看待自己当前的婚姻或者未来的婚姻。
文学毕竟不是教科书,只要能激发人的情感,从而引发思考甚至好的行动就很好了,不一定要把所有方面都囊括。因此,个人觉得,如果非小说能将目标人群更扩大化些,更精准抓取更多年龄层的胃口,非小说的启迪作用会更为加大。当然,如果精准定位一部分特定人群,以此衔接或辐射到其他群体,也应该不错(此处可能完全没get到点上,如是,请忽略)。
以上分析是针对粉笔末的身份和经历引起读者的情感和认知作用。她的出场,其实也给作者带来了很多写作方法的尝试和突破。比如以前作者在三种人称中互相变换的方法,在这里就成为了粉笔末的个人视角,也就是作者完全隐在了粉笔末的视角里。还有两人之间的微信对话直接成文,以及由粉笔末带动各类事件,这些都让非小说换上了新衣,不得不感叹作者为了照顾读者的新鲜感是煞费苦心了。
当然,作者功力十足,才识俱备,所以只要换换招式,效果便立竿见影。
以前的人物,有的倏地就再也不见,有的连接过一些篇章也不见了,而这个粉笔末是去了又回,回了又去。不知会延续到何时。
不管怎样,她的出场对读者来说,印象一定是更深的。而对作者,起到的作用更不容小觑。
202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