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迎:完整回环,中间穿插

(2021-06-14 14:49:46)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唐迎  《天马为什么行空》,题目起得好。再看看内容,私厨小灶,传授的都是写作的看家本事。曹作家在今天的创作谈中有这么一段话:写东西年头不短了,真中意的篇什不多。原因也是过渡照应,火候不好把握,很难空灵润活。细想想,每天阅读非小说,有意无意中也是跟着曹大师学写作,收益最大的还真就是谋篇布局,串联材料和上下文过渡时的照应。

《河这边河那边》一个系列十五篇文章,构思巧妙。由吹笛子的老石起了个头,他说:“我还在河那边的秦瓦房住过呢,那里房租现在也不贵,一个月三四百块就可以租到两大间地房。”还说马家房那边还有满洲国时候的老建筑(尽管霍家沟老太说他站北山说话得上南山去听)。引起曹作家兴趣,捡起这根绳头寻踪觅迹,从秦瓦房屯到霍家沟到马家房,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这里发生的故事,一件一件穿掇到这根绳子上。而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小见大鲜活而生动地反映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总趋势。由巧遇老林老婆到认识烤苞米的老林;由瘦白脚的女房东到不接电话的房客;由霍家沟“上炕认得老头子下炕认得鞋的老太又回到吹笛子的老石,一个完整的大回环。中间还穿插了打槐花的人,打电话的汪东和国权,想要在秦瓦房屯租房子渡假,笑容如花开一样的女人。整个系列谋篇布局匠心独运,浑然天成,丝毫不露痕迹。“天马为什么行空”,还是得有驾驭天马的能力。

 

 唐迎:完整回环,中间穿插

(今日评论标题作者  唐迎)






于维范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怎样反映它是写家的事,与看家无太大干系。为了看家而改变自己是写家的大忌;而看家也大可不必吹毛求疵,说些难听的话来扎人心肝。我们活得大多不易,相互包容才是人的入世原则。

有朋友自诩批评家,大概还得从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入手来锤炼自己,虚名往往害人害己,极其要不得!

 

吕松筠  今天的每日一文是一篇《创作谈》天马为什么行空?想知道答案,就认真看一看吧

 

陈玉亭  说起老石她有话,吹牛没边别信他。黄衣女子打听你,何处租房来度假。

端午端出创作谈,两岸描写不能偏。读者喜好有差别,酸辣甜咸味道全。

今天去博山爬山,两吃一看做到了(两吃一看,端午安康!吃粽子,吃鸡蛋,看网文)

 

和平  心有所属,写也有度。

不只是自我剖析,也还有自我表扬。

包括河这边与河那边,乡里乡亲与同学同事,写作上也有一个综合平衡。

天马行空,为什么?大厨心里有杆秤,更有那准确的定盘星。

学习了,感谢。

 

奚惠鹏  看了部分章节大受启发,原来小说可以写成随笔

 

晓莉  谢谢老师每日一文!

祝老师端午安康!

 

真心  曹老师的非小说系列写的是非常好的。篇章的安排和火候的拿捏都非常准确。这让我受益匪浅。看的多啦,理解得也越来越深了。感觉非小说不用把一件事儿一个人一直写到底,非得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样看来,现在把那个穿黄皮肤色风衣的她扔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戚玉珠  天马能行空,因为独来独往,每天坚持写作,有几人能做到,唯有大厨。善于总结是大厨一贯风格,为了保持平衡,嘎然停止,妙在继续吸引眼球,读者有期待,这就是大厨的高明所在,吃大厨的早餐如同XD一样有瘾,只要大厨坚持,XD者绝不会戒掉。今天端午节,祝大厨及浅山家人安康,明天见。

 

马瑞华  祝曹老师端午安康!愿赏读曹老师的美文。

 

华尔兹  曹老师,端午安康!

鸡蛋、粽子加点白糖,很好吃。

评论就不会写了。

说点啥也是瞎说一通。当年赵丽蓉和侯耀文演的小品,赵丽蓉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上厕所,侯耀文说,这个不能说!我也觉得这个不能说!

 

丁文彬  《采蒿》还原了我们儿时过端午节时的情节,寄托了对父辈的怀念,情至深意至切。更勾起我们对李家沟的许多回忆哈

栽葱,采蒿,种地,打梨,捂梨种种情景扑面而来,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小马扎   每日必看,却因一时偷懒儿或丢下笔暂忙别事给耽搁了评论。这一耽搁等再重新拿起笔,铺开纸张,展开思想之时,所思所想就容易走神,就容易不知所写何想。咋是这样?

刚听樊登在读书会里分享道:

大脑里有个叫做伏隔核的区域,它有求索幸福感的能力,专门捕获快乐,生成多巴胺从而叫人兴奋、叫人身心愉悦。这个伏隔核,就是让你坚持下去的唯一原动力!

当你读书看文愉悦了,就一定会产生多巴胺,叫你兴奋地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这时,一旦有个突如其来的状况迫使你不得不停下来时,这个兴奋值会随着时间而下降,等那点兴奋的水平完全消失了殆尽了,就失去了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曾经好奇,曹老师为啥能够不知疲倦的坚持每日一文呢?要知道只是写个评论都难以始终如一的每天坚持,可想而知熬夜整理笔记、起早贪黑写文、每日徒步深山……哪个也不是轻松的活儿!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终于想到了!曹老师说:

“写东西年头不短了,真中意的篇什不多。原因也是过渡照应,火候不好把握,很难空灵润活……”

这就是老师您不知疲倦每日一文的真正原因,我想!大脑里的伏隔核,促使你产生行动力的东西在每天活动每天活动。一切奇迹,仿佛都是装在不满足的车厢里通达彼岸。不满足是常态,是感情丰富,率性而为之人的正常表现,并非你想快意人生,而现实事与愿违。换句话说,曹老师想用高质量的文章来奉献给同样期望值很高的读者们、粉丝们。每天追逐在幸福之中,虽也清苦,但收获丰富!

感动曹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对读者的负责,对学生评家的宽容。每天读文,有时心血涌动会调侃您两句来表达兴奋之情,有时也并非评论,您却照旧贴上,给学生鼓励!

感谢老师,亦感动自己坚持参与品评《曹氏非小说》这一文化盛事!这里,敬重地向曹老师道一声:端午安康,阖家幸福、甜蜜!

 

悠悠(长春)  读《创作谈》

我在创作谈里弄明白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说到昨天那个穿黄皮肤风衣的眉清目秀女人被扔到文章里,本系列戛然而止,原因是为了均衡,这是我意想不到的!

作者说就是不能再写下去。河那边河这边,那边的事情写多了,这边写少了,不匀称就失衡……”

本系列主题是《河这边河那边》,作者的意思是安排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均衡,河这边河那边平均用力才能保持平衡。那么这条河就是一架天平,它赞挑起两边的重量,把握砝码的就是作者!那么,如果写山这边山那边”……就是同理了!

这里的很有教师的风范!并且很有指导意义的!

第二件事是,当文章需要过渡的时候,要提前不露痕迹的安排能够自然过渡,顺其自然的恰到好处的引出新话题的内容。

就如文中写了两个同学火车上的遇见。以至于安排生活中通化和梅河口的两个同学出现,就是为了引出她的下文,讲霍家沟这里原先还有一处小学校呢。

这种巧妙不是来自于偶然,而是作者构思的必然!

结果我发现,过渡材料的安排是用了力气的,可是所讲的却是极简单的,两相对比不成比例,这个算不算不均衡呢?这个结果是不是出乎预料的呢?

写东西年头不短了,真中意的篇什不多。原因也是过渡照应,火候不好把握,很难空灵润活。同学撒尿和讲学校,连接处算是天衣无缝,甚合我意。

看似不经意,却需要大脑的活泛,需要素材的广泛,需要整合得巧妙,需要写作技巧的娴熟和信手拈来。才能做到火候把握拿捏的这么吋!才能够被诡异的眼神五体投地的佩服和崇拜!

创作谈,对于创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值得学习!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河那边河这边·非小说系列

1、老石

2、住在何方

3、女人话多

4、有点儿乱

5、女房东和老林老婆

6、巧克力

7、曾经心痛

8、就不接电话

9、遭遇短路

10、下山途中

11、左脚是右脚的老师

12、到哪儿都能遇见

13、一半一半

14、两种生活圈

15、何处惹尘埃(完)

·天马为什么行空——《河那边河这边》创作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非小说认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