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迎:一个有机体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唐迎
先说说人物。“你”的老公老付是非小说中继老韩老婆、老郝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后又一个刻画成功的人物。这个自带一种“强势气息”的人说话先声夺人。办事左右逢源,酒桌上滴水不漏,一个老练、圆滑但又不乏坦诚的人。还有老付家里的清洁工,总感觉这个清洁工不一定就是于美锦,因为她在酒席全程一言不发,这和于美锦招徕生意时的能说会道形成反差。那为什么要把于美锦安上呢,也许曹老师有意识地让他的人物连成线,在非小说中形成脉络,一段一段的非小说也就成了一个有机体。
再说说语言。“山菜是冰鲜的那种,却叫人看了心里起了山间的晨雾。”这样的句子在内心深处唤起一种叫做乡愁的东西,一种深深的共情的东西,让人心生喜欢,不由得眼光来回徘徊。
再说一点对曹老师非小说的认识。曹老师的非小说,特别关注两腿裹着泥巴的劳动者群体。比如老郝、比如清洁工、比如老夏、比如胡富道于美锦两口子……昨天看一个视频,里边有这样的话:这些平凡朴实的家伙,创造了这个世界,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小说还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呢。
悠悠(长春)
书房不大,书桌也小,上面只摆一台电脑……
这里却是非小说《猫不猫冬》的诞生地。
“相信,世界只有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才展示了它的神秘和博大。”
因为这儿只属于自己,空间不大,却包含着无垠的书海,非小说的产地。您无论怎样的在书房中走进走出或者在非小说中出出入入,没人知道。人们只知道您是作家,只知道您在写非小说,只知道您的文字耐读耐品。至于您有怎样的书房,你是怎样写字的,那是私人的,与任何人都无关!
“前后架子上的书,每一本里都住着自己熟悉与不熟悉但是都格外友善的精灵……”
前面是书桌,背靠着书架,想阅读就拿上一本,说写作就打开电脑!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每日一文之所以精彩不断,是因为不断的吸取,不断的观察生活,走进生活,从斑斓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再注入头脑中早已储存的营养,抽出丝,拉成网,编织成文……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一首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不是能够解读作者与书为伴的意义了呢?!
吕松筠
没想到曹老师书房的条件竞如此简陋,值得钦佩的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我们的曹大作家创作出了无法计算的非小说系列……
对曹老师更加刮目相看了!期待下一个系列的早日问世![合十][合十][合十]
惠文
完美的赵小丽,一个爱美丽的女人,让衣帽间变成了你的书房,一个懂字了得—纵春风十里,也不如今生有那盏灯下映衬的小丽。
完美的平淡安好。一幅红彤彤的对联,恭祝写非小说的人和看非小说人新春快乐!
侯秀坤
华尔兹
曹老师称书房里的书是格外友善的精灵,“被它们前呼后拥,在非小说里出出进进,并不寂寞”,乐在其中。
这个系列中的“她”和克山,半路夫妻,虽然靠卖咸菜在于家沟买了房子,生活也算是令人羡慕了,但还是磕磕绊绊不断,总往“你”家跑,真拿这当娘家了。这个姐姐也真够格,把毛衫给洗了,黑球球也弄掉了,亲姐也未必能这么做。
小年一过,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买春联了,曹老师自己写,“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我也给曹老师拜个早年,祝曹老师新春快乐!
悠悠(洛阳)
曹老师那一声“爸,马上就要过年了!”最是深情,一个养子对父亲的深情折射了曹老师的孝。无愧师表!
酒后感言,能有三两好友磨叨、小聚,这是生活的乐趣。
小马扎
一句:爸,马上就要过年了!含着情,含着义,含着无限的哀思与不舍。令人动容!
大学时的一个隆冬腊月,被老家急电召回,迎我的是父亲的噩耗。父亲走了,头顶上的一片天塌了。
多少年我不敢回溯过往,因为当我接替那个天的角色时,我才发现我做得远不比父亲那么好,使我不敢打心面对于他。
该过节了,我也很追念父亲,我也想和他老人家说说话,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
戚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