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批评中一起成长

(2021-02-08 19:13:58)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缥缃醉


在批评中一起成长

还是用前几天一篇文的开头来开头吧,“人都是一样的”,但人也都不一样,单看看五花八门的退休方式,这个“不一样”的首因效应就没法让人忽略。既然有这么多的“不一样”,能“不一样”不就很正常了吗?所以,曹老师的书斋码字,与“精灵”共处,也挺正常,再加上多年习惯(不说修持,力求朴素的逻辑),不坚持才不正常呢!再说,这么多“小丽”在等着,特别是“赵小丽”都专门辟出书房来了,那还要咋地?

其实,曹老师比任何人都笃定此举,对于否定的想法和声音,应该也知晓。只是这种想法从一个自己没意料到的人以一种意料不到的方式传递过来时,容易有一种被“电”到的感觉。人们不是不喜欢“真话”,不是人格扭曲的人,都是有对真善美的追求的,只是当“真”表达出来时,一定是有一定的外在形式的,场合的,内质与外形不契合,再加上理解的千差万别,最后的综合效果,就是大多真话只有被误解的下场。这就跟世人老是感叹“难得糊涂”一样,是个难题。

所幸老付的“真话”不难理解,他这个人说这样的话也不难理解,何况人家是见过世面的,求大同存小异的道理,如何能不懂?这不,两位照样一起喝得热热闹闹的。

至于批评的声音该如何接受呢?对曹老师来说,也不是事。虽然这里不能说“往来无白丁”,毕竟曹老师视角是平民化的,但所写人物不是那种无法教化的野蛮人,即使是明桂花这样的精神病人,曹老师在表现她的特征外,也能写出她身上动人的东西来。能发出批评之声的,除了恶意的之外,不管怎样,只要能挖掘出有意义的东西就行。这大概就是曹老师不管对什么样的评论,都很客观地记录下来的原因吧。个人感觉,曹老师作为文学的忠实追求者,也不喜欢众口一词,甚至对赞誉的负面性也保有一定的敏感度。相信您能处理好其中的度。

至于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没啥好纠结的,自己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把控好就行了。这个不应该成为批评的点吧?

其实,阳春白雪,在每个系列后的总结中还是比较突出的,散文诗式的语言助力将心境意绪提升美化,也是作者与读者更为直接的写作交流。

批评声中最响亮的就是大刀晓侃了,他的批评,也算是有根据,也大概能说明白。他批评的立足点,主要是出自他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理论认知,写作和阅读的经验,不可能全部都考虑到,有时因为欠缺对个体的作者和读者的认知和考虑,会有些偏颇。他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不知道有没有“个人主义”,或者“官本位”的影子什么的,但方式还是基本能让人接受的,好好思考一下反思一下,无则加勉有则改之,不也挺好么?

顺便说一下,晓侃放假了,猜最近活动会比较多,也不知他下一个会指向谁,就让我们在他的批评中一起成长吧!

 

关注微信公证号:浅山笔记

曹利君非小说《猫不猫冬》系列

·猫不猫冬(1~4

·你不看我看(5~8

·人是一样的(9~12

·隔~~空喊话(13~16

·请按照当前道路直行(17~20

·终于来电话了(21~24

·今夜你会不会来(25~28

·原来如此(29~32

·政府(33~36

·红衣女人(37

·红与青蓝(38~40

·警告(41~44

·地灯(45~48

·还有故事(49~52

·所谓生活就是拜你所赐(53~56

·来了(57~60

·如影随形(61~64

·打包吧(65

·都有面子(66

·你们咋玩(67~70

·都在酒里(71

·非小说的走入与走出(72~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