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你们咋玩》——社会底层文学群体品读和作品理解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文/晓侃
东方文学也好,西方文学也罢,都在底层人物描写中突出当下社会阶层意识形态。尤其阶层壁垒固化后,各自阶层有了思想传代和文学作品体现。例如战国时期士族和平民,唐宋明清时期文举和农耕樵夫,各自形成不同风格作品。以及民国时期新文化和白话文出现,皆从语言文字上,突出阶层命运走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呐喊声,何处发起?无不是底层苟且卑微之身,时代变革代表阶层壁垒重新打破固化。陈吴二者无非想活命之举,才会高呼揭竿而起,可悲最后依旧打着帝王门庭旗号,这是社会底层的命,也是社会阶层的运。社会阶层壁垒,又因时代变革重新排好座次,只不过阳春白雪还是统治阶级,下里巴人依旧两腿裹着黄泥。利益者、统治者,无非换个姓氏门庭,追根溯源还是延续战国时期士族根源。
曹老哥把写作文字称之玩,实则我也很赞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爱好,尤其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更要选择一或多项兴趣爱好,前提不违背社会公序良德。所以把日常写作当成为“玩”,不失为一个兴趣培养点,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人物,结合自身经历融入人物内心世界,起笔时必为用心之作。笔下人物,定然会有诸多表向走势,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处。
品读不是捧臭脚,读后感的文字,不是吹捧而是指出文中内因和外在。一个人作品好坏,全在读后感和品读者的层次。层次高为写实质,层次低只吹捧。就如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家不是过了专八对于文学属于门外汉的人。东方文学作品,也必然出自西方汉化家之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必然结合其个人年代生活经历等等特征。
术业有专攻,品读也分人。用拼音识图的水准去理解黄鹤楼的名句,只能被称为笑谈。一个优秀品读者,更是一个优秀的写手和作家。流水日记和长短篇小说,又怎会一个格局。好作品,千百年流承。好品读,实乃真师者。
真才实学为品,华而不实为捧,切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