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0406-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茶联】

(2014-04-06 09:46:07)
标签:

是三行

书法

金石文

今古早

是志成

文化

分类: 父亲是三行先生书法

郑板桥茶联

茶联的出现不迟于宋代,但目前有记载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板桥)为最。

郑燮能诗、擅画、又懂茶趣,擅品茶,传世的茶联或者在联中咏及的茶事颇多。

他考举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几次作联咏茶,如其中两副茶联分别写道: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及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青山美景,名茶好水,令人难以忘怀,又都堪入联。

20140406-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茶联】

郑燮平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表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许多贴近普通大众的茶馆都可以见到郑板桥的楹联匾额。

 

【其它茶联作品】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20140406-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题焦山自然庵)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题茶馆)

20140406-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茶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

 

楹联有述说名士、高僧品茶鉴水的:“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在《题真州(今江苏仪征市)江上茶肆》中他又写道:“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曾自我表白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所以他的联语常爱用方言俚语,使“小儿顺口好读”。

 

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副是:“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生活,反映的是普遍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看来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

 

又有一副写道:“青盐白菜籼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把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亲切,则正是他的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作者】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