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40%的婴儿会出现肠痉挛,一般开始于宝宝2~4周大,在3~4个月的时候停止。肠痉挛通常发生在傍晚,宝宝会不停地哭闹,常常伴有尖叫、两脚乱踢乱蹬,有时候还会放屁。哭闹的时候,宝宝的肚子因为胀气而变大或者鼓起。只要宝宝在几个小时内安静下来,而在其他的时间相对很平静,那就不用太紧张。
宝宝为什么会发生肠痉挛呢?有可能是因为婴儿对某些刺激异常敏感,起调节作用的神经系统不成熟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成熟,这种现象就慢慢缓解了。
如果医生确定宝宝是肠痉挛,而不是其他需要治疗的疾病。那么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尝试减轻宝宝的肠痉挛。
1、排除过敏原:母乳喂养的宝宝,乳母应该尝试停止使用某些容易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如果奶制品、海鲜等,最好记录饮食日记来观察。配方喂养的宝宝,应该考虑是否存在牛奶过敏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更换水解蛋白配方奶。
2、不要喂得过饱,过量饮食可以引起婴儿的不适。一般来说,前后两餐应该间隔至少2~2.5小时。
3、用婴儿背带背着他四处走走安慰宝宝。晃动感和身体接触对婴儿有安抚作用。
4、轻轻摇晃宝宝,在隔壁房间打开吸尘器。稳定有节奏的晃动和让人感到平静的声音可以帮助宝宝入睡。
5、可以尝试使用安抚奶嘴。
6、让宝宝趴在你的膝盖上,轻轻按摩宝宝的后背。让宝宝的腹部感受到压力会让宝宝舒服一些。
7、将宝宝包在一张薄薄的大毯子里,可以给宝宝安全感。
8、当妈妈感到紧张和焦虑时,可以请家人暂时帮你照顾孩子,妈妈可以到外面走走,哪怕只是短短的离开一小会也会让你轻松一些。不管妈妈有多不耐烦、多生气,也绝对不能大力地摇晃孩子。大力摇晃可以造成婴儿失明、脑损伤等严重的后果。
http://s7/mw690/003s4igRty6H9BV6Q8C6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