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http://s4/mw690/bc89fb9dtx6CjKkOteXc3&690
照蓝光、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大家可能并不陌生,那黄疸到什么程度需要照光呢?经常妈妈在微博上问我,我宝宝的黄疸指数多少多少,需不需要照光。其实,我们并不是用某一个固定的数值去判断是否需要照光,还要结果宝宝的胎龄、体重、日龄,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综合评估的。因为宝宝的黄疸值是动态变化的,大部分宝宝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生后5天达到高峰。
http://s5/mw690/bc89fb9dtx6CjKnjeL274&690
表1为目前国内专家共识:黄疸治疗推荐方案(结合日龄、胎龄、体重)
表1
http://s12/mw690/bc89fb9dtx6CjJVshuP8b&690
大家看完列表,应该就明白了,是否需要蓝光治疗,不是一个黄疸值就能判定的。还是要交给专业的医生去判断。
欧美国家现在已经采用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根据时龄、胆龄、胆红素值、危险因素结合来制定治疗方案(如表2)。
表2
http://s5/mw690/bc89fb9dtx6CjKcNMZDe5&690
这样精确的标准,既能避免过度治疗,又能很好地防止漏诊重症黄疸。好消息是,北京上海等20几家三甲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研,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指日期可待了。(为什么不能照搬欧美的小时列线图呢?因为人种不一样,所以胆红素水平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不能照搬。)
预防高胆红素的关键是成功的母乳喂养,出生后应该进行动态的黄疸监测。如果宝宝出院时一切情况都好,黄疸水平不高,没有危险因素,也应该在生后7天内至少进行一次黄疸监测。如果有以下高危因素:缺氧、早产儿、早期吃奶少排泄少、头颅血肿、血型不合、感染,应该更加密切的随访,建议出院后48小时随访监测黄疸。出院早的宝宝(生后不足72小时),也应该于出院后48小时随访查黄疸(黄疸高峰日龄)。皮测黄疸仪监测宝宝黄疸,无创、快速、有效,爸爸妈妈要重视起来哦。
http://s4/mw690/bc89fb9dtx6CjKwPi3p8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