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落的垂直分布与垂直结构

(2018-01-22 13:31:22)
标签:

群落的垂直分布

分类: 必修三

关于“高山植物群落因为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这句话的正误问题,对学生理解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这里涉及到一个群落的垂直分布于垂直结构的区别问题。

影响陆地群落分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和由于各种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水热状况。

1、纬度

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为此北半球的天文辐射量与可能辐射量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平均约111km)气温平均降低0.5~0.7℃。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群落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2、经度

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就大不相同。

3、海拔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或每升高180米,气温下降1℃上下。而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有人称之为垂直地带性。

此外,地形与岩石性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有重大影响。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使我国亚热带出现了大面积常绿阔叶林;在同一地区范围内,酸性岩石与碱性岩石地区分布了不同性质的群落。

由上述因素造成了陆地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

陆地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

群落的垂直分布与垂直结构

山地随海拔的升高,环境梯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引起山地垂直带的出现。山地群落的带状排列是按一定秩序出现的,沿山地形成一定的体系,被称为山地垂直带谱。不同自然地带的山地,其垂直带谱是不同的。一般讲来,山麓分布了当地平原上的群落类型,更高一些它们被更加中生和对温度要求较低的类型所代替,垂直带谱大致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沿纬度方向交替分布的规律。它们与水平带的关系可以概况为下列图式。

最理想的山地垂直带谱是热带岛屿上的高山,这里可以看到从赤道到两极所有群落类型。但应指出的是,垂直带永远不能完全符合水平带,其原因是:

最理想的垂直带是热带岛屿地,但这里的温度条件缺少年变化。

各地垂直带的降水状况(尤其是季节变化),反映了草地降水特点。

大陆性气候区,垂直带往往受到破坏。因为山地上部水缺乏,不会出现森林带。

高山上日照强烈,紫外线多,空气稀薄,与极地条件不同。

垂直带的厚度远较水平带窄。山地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等于北半球平地向北移动600k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