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简介

标签:
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细胞融合 |
分类: 选修部分 |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中提到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利用的前景等知识,但是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用简要的文字以及一张简图来说明。具体图示如下:
文字说明和图示中当然不会有科学性的错误,但是如果要正确理解图示的制备流程,需要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而这也是高中学生缺乏的东西。笔者搜集了一下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首先明白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理论基础:利用一种效应B淋巴细胞能且只能合成分泌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的能力,以及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的特点,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得到二者的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期待后者兼具两种亲代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同时也应该明白在诱导细胞融合后进行选择的原理:第一是效应B淋巴细胞本身寿命短,且不会通过细胞分裂增殖,所以选择是不用考虑有效应B淋巴细胞影响;同时用到的骨髓瘤细胞是营养缺陷性细胞,自身不能再选择培养基(HAT培养基)中生长。所以能够在HAT培养基中生存并进行细胞分裂的将之后杂交瘤细胞。
第三,虽说免疫小鼠只接种了一种抗原(或称病原微生物),但是在小说体内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种类的抗原——MHC复合体,也就会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种类的效应B淋巴细胞于是只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仍然不是单一种类的效应B细胞,获得的也不是只能产生某种特定抗体的单一种类的效杂交瘤细胞,也就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单克隆抗体。当然,也有可能小鼠体内本身还有针对其他种类抗原的效应B细胞。
综上所述,即使选择能够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才能达到目的。
注:(1)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以在培养基、发酵罐中大量培养以期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还可以在小鼠腹水中培养,此时小鼠就可以视为一个活的培养基。
(2)HAT选择培养基: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经毒性培养基选出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需要在与正常细胞融合后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复制。
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