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势而为——一下第十周周记

2024-05-12 11:22:12
标签: 班主任 管理 学习 成长

2024.5.12

         今天是5.12,也是母亲节,不愿意深想什么,只提醒自己珍惜眼前拥有的。

         五一假期休息五天也抵不了连续六天每天十小时的工作强度。咳嗽、嗓子哑,幸好只是喉咙部位问题。整个身体最脆弱的部分,每次大灾小难必是嗓子遭罪。靠嘴吃饭的人理解吧。

        整个这一周我们的学习安排一直很紧密,每天我的六、七节课内容安排是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潜能就像无底洞,只要肯挖掘总有无限可能。以前一节课只能完成一页小练习,现在可以再加上听写,还有剩余时间。注音练习还在坚持,只是从本上写改成发单页纸了。原因是本子被孩子们弄得面目全非,还有个别家伙总是找不到,很废话。只能就势而为,及时调整。单页纸也可以每天带回家,便于家长了解。日记开始写了两天,属于放手阶段,从内容看,还是需要引导的,都有表达欲望,但是学会文字表达还需要过程。所以之后就结合语文课文学习内容进行引导,例如写课余生活,就用上“有时······有时······还有时······”句型,写自己的性格就练习“一·······就······”关联词语的运用,给妈妈母亲节的礼物练习得是因果关系句型。目前阶段以句子练习为主,符合孩子们的能力,效果明显好了很多。中午阅读先提问再读文的方式效果也不错,大多数孩子在读完一遍故事之后针对内容的提问都能回答出来,有一些的表达非常清晰。之后会让孩子在读文之前重复问题,加强印象,读文时多思考,提高读的目的性。其实带以往几届学生我确实对读重视不够,现在的认知让我做出了很多改变,在引导带领学生读方面想了很多。晨读真的可以替代语文预习,出声读就是语感培养的唯一途径,同时也在训练专注力。读中识字,读中背诵都太有效果了。对以前的学生也好,包括我自己儿子也好对比现在的孩子多少是有些歉疚的,谁让那时候我自己也不懂呢,现在是彻底悟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

      数学计算已经学完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这部分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关键所在,乘法里一直要用进位加,除法离不了退位减,复杂的计算都是简单计算的叠加,而且一次性算对非常关键,即便有时间检查也很难发现计算步骤里细微的错误,所以必须加强练习。现在孩子们计算速度明显慢了很多,熟练度差异很大。准备手里的计算题做完再针对这部分印一些,继续练。教育是不可逆的。这是事实,突然发现我们老师可以跳出现实,从以往的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里发现根源,可以未卜先知,预测到以后学习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早开始防微杜渐。经验还是值得尊重的。昨天在抖音里看到一个老师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解读,深得我心,令我豁然开朗,理念,想法和我不谋而合,只是我没有人家那样专业的总结。数学基础真的太重要了,分享给家长的同时我也在反复学习,会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把讲例题的比重放大,利用小对子,学簇之间的互相学习提升孩子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现在每天最辛苦的事就是“追债”——追一部分行动慢,专注力差的孩子学习的债。真的是磨破了嘴,操碎了心,只为了一个也不落下,保证他们都完成学习任务。忍不住跟孩子们讲,养废一个孩子太容易了,不管就行了,睁一只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何必为难自己呢?终究是良心尚在,只能自己想办法。布置任务后开始就提醒目标人物抓紧时间,中间不定时督促,尽可能让他们跟上大部队的节奏,不被甩的太远。当然还得提醒速度快的孩子珍惜时间,好好利用空余的,抢跑出来的时间多看书,多收获。反正在我眼皮底下的孩子就别想混日子,根本看不了他们浪费时间和生命。所以我很累,精神一直紧绷着。

       总在想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误解越来越深,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总找老师的责任,真心让现在还手持戒尺,眼里有光的老师寒心。其实所有的误解都源于不了解,没当过老师的人是不会体会到老师的难,想教会点知识不是老师一头的努力,学生得学才行啊!叫不醒装睡的人。真的应该让每个家长都到学校来陪读几天,真正看看小学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最好再安排家长单独上一节课,感受一下,就会理解老师的心理了。我知道现在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超高的,就是所谓的“卷”,也一直在试图推着现在的家长卷,我也是矛盾的,也清楚不是所有家长都会理解认同我的做法,认知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老师所谓的“未卜先知”是不可抗拒的,无法忽视的存在,如果连老师都躺平,摆烂了,孩子们还有未来吗?前一段去学校附近新开的咖啡馆,偶遇了大上界的一个学生,当时全校知名的人物,学习一直靠老师和家长追着灌进去一点儿的,现在在做服务生。不能说工作不好,也不能说他不幸福,只是遗憾同班同学都开始享受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的时候,他被困在方寸之地。服务生能干一辈子吗?

       废话有点儿多了,忍着头疼用文字吐槽一番舒服多了。希望下一周可以顺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