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自我成长

2022-03-20 09:20:23
标签: 成长 学习

2022年3月20日

        本来早饭后准备休息十分钟八点半开始写博客的,可是现在已经九点二十,整整一个小时除了浇花和喝了几口水以外我都在刷视频。短视频太魔性了,简直可以把你所有的时间都吞噬,让你在沉浸式快乐后体会追悔莫及的痛苦。总算是放下了,也没时间痛苦追悔了,赶紧干正事吧。今天要写的是我半年来学习心理咨询师的经历,昨天下午完成了网上考试,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学习的过程却让我感触颇多值得记录。内容过于真实,让我从此再不敢轻视每个学生和每一种学习。

       去年八月,全家在儿子高考一切尘埃落定后做了一次旅行,非常愉快的旅行归来之后,为了给自己找精神寄托,也为了给儿子做榜样,不至于让他浪费太多时间,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心理咨询师的网上学习。其实呢一直有学习新东西的想法,毕竟骨子里就是闲不住的人,加上工作生活都越发平淡,总不能一直刷视频。

      一开始的学习都称不上学习,就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开始看课时视频。安安静静坐在桌子前看用不了二十分钟就哈欠连天,甚至会睡着。做饭的时候,健身跑步的时候也开着视频,觉得这样一心二用,真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高手。不得不承认专家教授的课讲得真是好,可惜现实就是当我听完了一个章节的课程,去做练习题的时候,发现我只听了个寂寞,啥也没记住,啥也没听明白。但是当时也没想太多,毕竟考试时间还远吗,慢慢来。就这么稀里糊涂,囫囵吞枣地把所有视频都看了一遍,感觉自己学习特别努力。自不量力地拿出模拟考试题,只咬着牙做了十五道就放弃了,因为错了八道,对的也都是蒙的,感觉自己一片茫然。

       自我反思了一下,看来只看视频就像在看热闹,好像都听懂了,其实啥也没明白,还是看书吧。于是开始每天晚上写完字就坐下来看书,看完一节就做一节的练习。因为想要看进去书,就必须认真,再做题时似乎就明白一些了。但是抓不到重点,该重点理解记忆的常常被忽略,有些难度的还会被自我保护意识也就是懒惰刻意回避了。开始几章的内容还看得认真,后来就越来越不耐烦了。总算条条框框地看完一遍,又一个月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习题,又是茫然。

      前两遍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任何知识都必须尊重,轻视只能让自己一无所获,端正、严肃的态度才是学习的前提。开始明白学生平时的感受了,也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了,学习就是把不会的知识学会的过程,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放松。

      第三遍学习我直奔习题,认为考证就是得多刷题,所以一有空儿就拿出手机一遍一遍做题。但是大多是时候题都是蒙的,以自己的理解判断,错的对的都凭运气,然后再死记硬背。一番操作,好像很努力但是效率极低。看来基础知识才是做题的先决条件,盲目刷题的学习方式确实不太好。

      一转眼四个月过去了,有自知之明的我放弃了十二月的考试,准备利用寒假好好学习,毕竟我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证,而是真心要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有了前几次的不成功教训,寒假里的我终于谦卑成一个小学生,老老实实坐下来,认认真真看视频听课,踏踏实实记笔记。没想到之前的学习也是有作用的,作用相当于预习。有了预习再听课看视频有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原本生涩的知识变得鲜活可爱了,而且越是听得明白,越觉得有意思,居然不会困倦了。原本觉得不可能记住的东西,也在一次次重复后内化成了自己的知识。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就是在我的头脑里终于构建出心理学的知识图,然后顺应、同化完善出系统知识体系。当然只是初学者而已。一个寒假把所有的课都重新听了一遍,笔记足足记了一百页,看着写得工工整整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心里舒服了很多。对了在重新开始看视频也就是第四遍学习之前做了一套模拟题,虽然依旧错了很多,但总算是能及格了69分。这就是预习自学的成绩,在第四遍学习之后再做模拟题已经可以得八十多分了,说明老师的讲解指导对学习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再次看视频过程中遇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会觉得再听浪费时间,会认为自己都会了,会溜号分神。这时候我理解了班级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明明已经会了的东西,老师还要一遍一遍重复讲给不会的同学听,自己只能陪着。想想成绩好的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依旧非常用心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学习,自己也收心了。学习上谦虚是最重要的品质。

       有了信心我胸有成竹地报了三月份的考试。在备考的的一个多月里,一边跟着网上的学习进度看考前辅导的视频学习,一边自己有计划地反复刷题。把错题和收藏下的模棱两可的题反复练,虽然达不到百分之百正确,但是看到越来越熟悉的题目内容,越来越清晰的答案,找到了一个学习者的快乐。因为确实认真对待了学习,所以面对昨天下午的考试我心平气和,坦然自若,只用了十七分钟就答完了全部题目,然后把自己不确定的问题重新琢磨,研究,把所有问题检查,在考试结束前五分钟,提交了答卷。94分,稳过。

      历时半年的心理咨询师学习告一段落,收拾起教材和笔记,并没有轻松的感觉,因为一直也没当成负担,这就是学习内动力的效应。花了四千块学习考证,没想真的去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的知识确实对生活和我的老师工作有很大帮助,更容易理解身边的人,也更能接受各种各样的事,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再盲目,更理性了,感觉自己更通透了。值了。

      预料之外的收获是完整第经历了一段学习的全过程,从学生角度体会到了学习各个阶段的真实感受。预习是学习开始的前提,只有真正自己去尝试学习之后,才能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课堂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是重中之重,是理解知识本源的唯一途径;练习巩固是学习知识提升内化过程,是解决遗忘的最好办法。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再回到工作教学中我的思路更清晰了,对学生的各种状态也看得更透彻,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时也能一针见血,更有效果。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让我忘记了年纪,心态更年轻了。记录下来这段自我成长的经历,让生命更有意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