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说今天多云,可中午时分天空中飘起了小雪。本来还考虑是不是去后围寨的上林苑三号遗址看看,最后一想还有一处隋唐长安城遗迹我还没有去探访过,那就是隋唐灞桥遗址。
根据百度出来的路线和地址,我了解到隋唐灞桥遗址,位于西安东郊灞桥镇柳巷村灞河河道,还有的资料显示此处桥址在灞河生态湿地公园里面。于是乘坐301路公交车到三十四中站下车,前往公园一探究竟。
http://s12/mw690/003rgHUIgy6GqWZtXjtcb&690
在公园里面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隋唐灞桥的踪迹,越往南走越发现不对劲。于是出了公园顺着灞河向北走去。果不其然发现了灞桥遗址的文保碑。
http://s15/mw690/003rgHUIgy6GqXfUNnUde&690
文保碑在路东的土里,被埋了半截,
http://s2/mw690/003rgHUIgy6GqY1DDihe1&690
http://s5/mw690/003rgHUIgy6GqY3rV9a74&690
看见了文保碑但是却没有发现灞桥遗址的一点踪影,往北走了之后才明白了为何灞桥遗址如今一点也看不见了。http://s11/mw690/003rgHUIgy6GqYkmp2G9a&690
主要原因是下游修了个水坝。导致水位抬高,这是导致隋唐灞桥遗址没入灞河中的原因。
http://s3/mw690/003rgHUIgy6GqZfHEKm52&690
http://s15/mw690/003rgHUIgy6GqZop1fg4e&690
http://s7/mw690/003rgHUIgy6GqZv6OzA06&690
http://s13/mw690/003rgHUIgy6GqZxssu8cc&690
http://s9/mw690/003rgHUIgy6GqZzmKUgb8&690
隋唐灞桥遗址就在文保碑东面的这片河岸里和灞河河道中。
http://s4/mw690/003rgHUIgy6GqZR3Cef23&690
根据老照片推断,十三个桥墩基本上就包含在上图红色区域里面。
既然如今看不到隋唐灞桥遗址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老照片看到它的雄姿。
http://s9/mw690/003rgHUIgy6Gr0u4zY498&690
http://s1/mw690/003rgHUIgy6Gr0p4hZ640&690
http://s7/mw690/003rgHUIgy6Gr04yY3Yd6&690
http://s8/mw690/003rgHUIgy6Gr0lutan17&690
这是1994年发掘出的四个桥墩的照片
1994年在当地人在灞河取沙时意外发现隋唐灞桥遗址。陕西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三孔桥洞、四座桥墩。桥墩呈船形,长9.25~9.52米,宽2.4~2.53米,残高2.68米。墩距5.14~5.76米。墩下以石条铺成长方形底座,石板长达17米,其下布满木桩章构成桥基。桥墩两端设分水尖和吸水兽。从发掘情况看,估计隋唐灞桥总长约400米。出土隋唐时期的瓦、琉璃瓦、宋、金、元瓷片,以及北宋维修桥身时利用的唐碑等西安古灞桥始建于隋初,废弃于元,为中国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一座大型石拱桥。这是隋唐灞桥的第一次重现人间,考古工作结束后随即进行了回填。
2004年国庆节前,西安秋雨连绵,灞河水量剧涨并伴随着大量泥沙。10月1日,雨后天晴,人们发现西安东郊灞河正中出现10个桥墩。这些桥墩洗去蒙在身上的千年泥沙,均为青石衬底,迎水面巨龟昂首。青石之间以铆钉连结,每个桥墩宽约2.4~2.53米,桥墩与桥墩之间间隔5.14~5.76米,东西横跨灞河约80多米长,一千年以前的灞桥桥墩因为一场大水的冲刷完整的呈现在了世人面前!10月5日,经过前日的大雨,在距遗址300米处的河床里,当地群众又发现了两座保存完整的桥墩及众多排列有序的木桩。在一排桥墩最东面的一个桥墩处,原先被一层泥沙覆盖着的一个石刻龙头被水冲了出来,它长约50厘米,上面图案清晰,线条粗犷,很是威武,且龙头朝向与水流的方向相反,千百年来,它就这么守望着灞河奔腾不息的河水逝去。
如今,隋唐灞桥已经没入灞河水中,也许隋唐灞桥时隔千年的现世只是一个小插曲,重新没入水中应该是它最好的归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