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记忆延伸【十五】中学时代

(2025-08-20 10:34:22)
标签:

讲故事

分类: 自传
    中学时代**1966年初秋,我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便席卷而来。师生们投身革命洪流,正常的教学秩序戛然而止。我们这届初一新生,竟被“退回”小学,成了史无前例的“七年级”学生。

    初入学时,我尚算品学兼优,被推选为红卫兵团副团长。然而,这短暂的荣光转瞬即逝。父亲很快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的革命热情尚未充分燃烧,便已坠入谷底。从此,我的“学习”重心变成了接受军代表、工宣队和“革命师生、红卫兵小将”们的“再教育”,直至初中毕业。

    校园在“停课闹革命”的口号中陷入混乱,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里,父亲成了学校最大的批判对象。游街、批斗会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一夜之间,我从校长的女儿沦为“牛鬼蛇神的子女”。任何人都可以居高临下地“教训”我、“帮助”我。军代表、工宣队、各派革命组织轮番找我谈话,核心只有一个:必须与父亲“划清界限”,争取做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继母也从领导家属跌落为“走资派家属”,她惊恐地躲回市区晚婆家,再不敢踏入学校半步,唯恐被卷入批斗的漩涡。

    学校的革命派将父亲和其他被揪出的“牛鬼蛇神”囚禁在教室里写检查,不许回家。偌大的校园家中,只剩下我一人。我时常偷偷溜去看望父亲,悄悄塞给他一点吃的。父亲的“被革命”,让我这个“牛鬼蛇神的子女”本已黯淡的日子,更添风霜。

    欺凌是家常便饭。有人朝家里的门窗扔石头,深夜里那撞击声格外刺耳。即便站在其他老师家门口,也会被驱赶,唯恐我这个“黑帮子女”玷污了他们的“革命”立场。多少个夜晚,我只能蜷缩在床角,无声地啜泣至天明。幸而,仍有温暖,有要好女同学的陪伴,是那段灰暗岁月里珍贵的慰藉。

    紧接着是红卫兵大串联。同学们意气风发,走南闯北,好不热闹快活。生性怯懦的我,终究没敢跟随高年级同学远行。父亲也说我年纪尚小,外面太乱,不如在家多读些书。停课的日子里,我把自己藏在家中,偷偷地自学。从图书馆借来许多名著和史书,虽读得懵懵懂懂,似懂非懂,却也为困顿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然而,“扫四旧”、“破旧立新”的风暴很快袭来。目之所及,是狂热的学生们砸毁公物,焚烧学校珍藏的戏服。最让我心痛的是那座曾经浩瀚的图书馆也遭破坏,无数好书被斥为“封资修”毒草,在打砸声中化为乌有。作为“走资派”的家,我们被革命师生和红卫兵小将们抄了一遍又一遍,许多东西就此不翼而飞。

    那时,红卫兵小将们清一色草绿军装,女孩们不准留长发,一律剪成齐耳的革命发式。我也只有一身洗得发白的绿军装,四季不离身,洗了赶紧穿,别无他选。家家户户都砌起“宝书台”,供奉着毛主席像和红宝书。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开会,必先恭读“最高指示”。每天课前,必跳一场“忠字舞”。

    局势很快恶化至武斗。风声鹤唳中,我们全家在父亲一位农村学生的庇护下,仓皇逃往乡下避难。那里民风淳朴,远离了打砸抢的喧嚣,我们得以度过大半年相对平静的时光。这份患难中的收留之恩,我至今感念至深——在那个年代,敢接纳我们这样的“黑帮之家”,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情义!

    在乡间,我们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变化:他卷起裤管下塘摸鱼,挥汗如雨地干着各种农活。他的坚韧与实干,赢得了我们子女由衷的敬佩。武斗平息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始了。1968届及之前的毕业生,统统下放或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作为七零届学生,暂时幸免。

    然而,1969年,中学教师被要求“下迁办学”。父亲头上的“走资派”帽子仍未摘掉,我们一家便被发配至边远农村。那里交通闭塞,舟车不至,唯有依靠双脚步行在崎岖漫长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踏着未知的尘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