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文化征文我和新浪的故事微博 |
分类: 清秋散语 |
2018年岁末,一场瑞雪,飘然而至,给人以惊喜,面对新的一年,充满了希冀和期待。
新浪二十岁生日举办征文,相信会激起无数人心灵的浪花。在互联网最初的岁月里,新浪,承载着太多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第一门户网,新浪风华正茂,锐不可当,和人们有了更加密切深入的交集。
最早的逐浪者,大多已人至中年,朝花夕拾,那些往事和相遇,都恍如昨日。
合上书本,遥想大洋彼岸的西子,以及那座叫长滩的城市,是否和她一样秀丽温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梦到她,西子说:“如有机会,期待相聚。”可时光荏苒,一别,或许就是一生。
她说:“如果我想你了,就去看你的文。你一定要快乐。”和她约定,至少每周在新浪博客更新一篇文章,几年来,从未爽约,这是我的人生日记,这本独特的书刊,不会因岁月悠长被尘雾侵蚀,也不会因俗世尘埃模糊名字。
2006年我和西子相识于新浪论坛的读书沙龙,初涉网络,总觉得人和文字皆如璞玉。当时的论坛聚集了众多和西子一样文采斐然的作者,而我性格沉静寡言,加上学识浅薄,所以小心谦卑的学习着,也享受着。
2008年,我与西子,蒹(化名)同在草根博客的一个圈子做管理员,我们每周轮流值班,顺便写点风花雪月的文字自娱自乐,三个女子成为熟悉而又陌生的好友。
西子是某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她工作繁忙,我和蒹经常替西子值班,配合非常默契。
蒹在家乡开了一家女装店,她偶尔会和我说,生意不好。当时没有快捷支付方式,她给我一个银行卡号,我陆陆续续的给她打了几千块钱。
一天西子说,蒹也和她先后借了七八千块钱,我们两个一聊,卡号姓名竟然不同,当时的心情五味杂陈,难以描述。
那时,西子还北漂,租房子,吃泡面,挤地铁,生活特别辛苦。接下来的日子,蒹突然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再上线。
我和西子相约,去蒹的城市找她。我们坐着绿皮火车,颠簸十几个小时,又倒了一次大巴,来到蒹的家乡,那是一个偏远小镇,安静和谐。当时已经下午,初冬时节,却寒风凛冽,天色阴郁。
在蒹的邻居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家低矮的院落前,门虚掩着,感觉太冒昧,我们没进去,悄悄站在外面向里张望,院子里站着一个女子,正陪着一个小男孩玩耍嬉闹,之前见过蒹的照片,我和西子认得是她。蒹,梳着马尾,穿一件黑色粗线毛衣,她身材高挑,娉婷秀雅,那个两三岁的孩子,身着厚厚的棉衣,胖乎乎的,笑得天真无邪,他,是个脑瘫患儿。
邻居告诉我们,蒹的服装店早就关了,现在离异,临时在一家餐馆打工,她独自抚养这个孩子,母子俩勉强度日。
偶尔有雪花开始飞舞,零零落落的,像吹散的花瓣儿,又像我们的心情,我和西子在冷风中徘徊了好久,终没有去打扰蒹,临走时,我们给了那邻居一千块钱,说:“我们是她的同学,麻烦转交给她。”邻居叹息着说:“是怕她难堪吧?!是啊,这闺女要强着呢!”
返回旅店的路上,下起了大雪,我们走在洁白的地上,踏出深深浅浅的脚印,目光所及,云低薄暮,雪似梅花,青竹变琼枝。
回来后,我们不再在网上和蒹联系,选择和她不告而别。人生漫长,谁都会有一段厚着脸皮讨生活的日子,我们希望给蒹,保留一丁点儿尊严,网络固然虚幻,但是人心向暖,真实而妥帖。
西子关闭了博客,专注于她的工作。
我终归不舍,重又微博注册导入博客,开始新的写作,后来还获得了草根名博的称号,之后我幸运的被推荐为草根博客情感栏目伯乐,从此,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打开了,我的认知和写作都得到很大提升,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2016年,大浪逐新,草根博客下线,这种资源整合让许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作者有机会悄然而出。等到新浪博客APP上线,我又荣幸的担任了《你我的文学》主题栏目的管理员。
期间,新浪颁给我两个特别的奖励,一个优秀伯乐,一个主题金牌运营师,这两个证书,见证了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最丰盈的时光,我会毕生珍藏。有一天,同学来家做客看到这两个证书,非常惊讶,她赞叹说:“你这两个证书很有分量啊,新浪,那可是多少人的心向往之啊!”听后深以为然,也深感自豪。
我一直很自卑,觉得自己平平淡淡,和新浪的遇见,如一缕明媚的光,绚丽了我苍白的人生,让我漂泊的心灵有了归属感,也赋予了我生命特别的意义。
我依然写博,用文字温暖岁月。一路走来,感谢编辑们的鼓励,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一直是我前行的动力
。
有人说,博客已是明日黄花,我不这样认为,浪首一直有两个推荐版块给博客包括文史博客,博客首页内容异彩纷呈,炳炳烺烺,许多博主一直未离开,在APP主题写博文的作者不乏九零后和零零后,他们在源源不断的给博客输入着鲜活的血液。
车马喧阗的时代,新浪能保留一方纯净的写作土壤,本身就是在培植蓬勃向上的文艺花园。我始终坚信,经过积累沉淀的新浪博客,未来会走的更稳重,更长远。
而我和挚友西子,从来没有断过联络,我们珍惜这份缘分,珍视这份情谊。她说,偶尔会想起蒹,想起那场初雪,想起逐浪时光,那些倾城相遇。
她曾开玩笑的说我恋上新浪了,是的,我恋旧,恋文字,更恋这个惠风和畅的精神家园。
回首十几年乐居新浪感慨良深,致谢新浪,致敬新浪,祝福新浪。
前一篇:李斯从老鼠身上发现了圈子的重要性
后一篇:《吕氏春秋》中的养生之道